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天然生物大分子概述 | 第14-19页 |
·蛋白质 | 第14-15页 |
·α-乳清蛋白 | 第15-16页 |
·多糖 | 第16-17页 |
·淀粉 | 第17-18页 |
·氧化淀粉 | 第18-19页 |
·交联淀粉 | 第19页 |
·纳微载体 | 第19-25页 |
·微球 | 第20-21页 |
·微凝胶 | 第21页 |
·纳米管 | 第21-23页 |
·纳米球 | 第23-25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5-26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5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氧化淀粉微凝胶对溶菌酶的吸附与释放 | 第26-40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步骤 | 第27-29页 |
·氧化淀粉微胶的制备 | 第27页 |
·微胶的粒径分布测定 | 第27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淀粉微胶 | 第27页 |
·微胶膨胀性能的测定 | 第27-28页 |
·微胶ζ电位的测定 | 第28页 |
·溶菌酶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28页 |
·不同微胶对溶菌酶吸附曲线的测定 | 第28页 |
·微胶中溶菌酶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的测定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8页 |
·氧化淀粉微凝胶的表征 | 第29-33页 |
·溶菌酶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3-34页 |
·微凝胶对溶菌酶的吸附曲线测定 | 第34-36页 |
·氧化淀粉微凝胶对溶菌酶的释放研究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不同形貌、粒径和硬度的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 第40-54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实验步骤 | 第41-44页 |
·乳清蛋白的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41页 |
·长度1-2μm的纳米管(LNT)的制备 | 第41-42页 |
·长度100-200nm的纳米管(SNT)的制备 | 第42页 |
·多肽纳米球(NS)的制备 | 第42-43页 |
·增加硬度的各种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43页 |
·不同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TEM)表征 | 第43页 |
·不同纳米粒子的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 | 第43页 |
·不同纳米粒子的电势和粒径分布的测定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乳清蛋白的标准曲线绘制 | 第44页 |
·不同纳米粒子的形貌 | 第44-50页 |
·纳米粒子的硬度 | 第50-51页 |
·不同纳米粒子的电势和粒径分布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不同形貌、粒径和硬度的纳米粒子的生物学表征 | 第54-64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实验仪器 | 第54-55页 |
·实验步骤 | 第55-57页 |
·不同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55-56页 |
·不同纳米粒子的荧光标记 | 第56页 |
·不同纳米粒子细胞毒性的考察 | 第56页 |
·不同纳米粒子的细胞吞噬的CLSM成像观察 | 第56-57页 |
·不同纳米粒子的细胞内吞动力学分析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不同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 | 第57-58页 |
·不同纳米粒子的细胞内吞情况 | 第58-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页 |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8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