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生成、变迁及其启示--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导论第10-19页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成果综述第11-16页
  (一) 研究成果第11-15页
  (二) 评价和总结第15-16页
 三、核心概念解析第16-17页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16页
  (二) 历史制度主义第16-17页
 四、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9页
  (一) 论文研究思路第17页
  (二)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三) 创新和不足之处第18-19页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生成第19-32页
 一、生成的结构性因素第19-28页
  (一) 新观念:国外现代政党理论及多党合作思想的传入第19-22页
  (二)“旧制度”:三三制和旧政协制度的深刻塑造和潜在冲突第22-25页
  (三) 理性设计:团结、民主、精英吸纳第25-27页
  (四) 行动者:共产党领导人的主导作用第27-28页
 二、生成的关键节点第28-30页
 三、生成的规律总结第30-32页
  (一) 历史客观生成与理性主观设计相结合和统一第30页
  (二) 现代政治潮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碰撞和交融第30-32页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变迁第32-42页
 一、变迁的历史分期第32-35页
  (一) 形成和稳定期(1949—1954年)第33页
  (二) 徘徊和曲折期(1954—1976年)第33-34页
  (三) 恢复和重建期(1976—1989年)第34页
  (四) 规范和发展期(1989年至今)第34-35页
 二、变迁的动力机制第35-39页
  (一) 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迁第35-37页
  (二) 观念:国内和谐社会意识形态与西方协商民主观念的影响第37-38页
  (三) 行为:作为行动者的领导人和民主党派的理解与行动第38-39页
 三、变迁的规律总结第39-42页
  (一) 据新形势变化需求而不断自我调适第40页
  (二) 受路径依赖作用而有自我强化趋势第40-42页
第三章 生成与变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启示第42-50页
 一、“一体多元”结构是制度发展的前提第42-44页
  (一) 共产党应继续加强先进性建设第43页
  (二) 民主党派应着力提高自己的协商能力第43-44页
 二、兼具“中国性”与“世界性”是制度认同的关键第44-45页
  (一) 制度发展要以“中国性”为逻辑起点第44-45页
  (二) 制度应借鉴国外先进政治理念以增强“世界性”第45页
 三、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的统一是制度改革的方向第45-47页
  (一) 制度要以民主和团结为发展导向第46页
  (二) 制度要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第46-47页
 四、不断创新是制度走出路径依赖“闭锁”困境的保障第47-50页
  (一) 拓展研究深度以加强理论创新第48页
  (二) 丰富协商形式以推进实践创新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后记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摊贩管理研究(1949-1952)
下一篇:关于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