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候因子分析的风景园林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严重的气候与生态环境问题 | 第9页 |
·“视觉化”景观设计丧失“以人为本”的实用功能 | 第9页 |
·风景园林对气候的研究失位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2. 气候因子与风景园林概念基础 | 第17-25页 |
·气候 | 第17-18页 |
·气候 | 第17页 |
·小气候与微气候 | 第17-18页 |
·气候因子 | 第18-19页 |
·气候因子 | 第18页 |
·气候因子的相互作用形成气候的地理分区 | 第18-19页 |
·气候因子与风景园林的关系 | 第19-22页 |
·气候因子影响风景园林的布局与形式 | 第19-21页 |
·风景园林引起气候因子的变化 | 第21-22页 |
·与风景园林有关的主要气候因子 | 第22-24页 |
·太阳辐射 | 第22页 |
·温度 | 第22-23页 |
·风 | 第23页 |
·相对湿度 | 第23-24页 |
·空气污染物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风景园林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内容及其评价 | 第25-33页 |
·风景园林气候适应性设计 | 第25-26页 |
·气候适应性 | 第25页 |
·风景园林气候适应性设计 | 第25-26页 |
·气候舒适度 | 第26-30页 |
·气候适应性与气候适宜性、气候舒适度 | 第26页 |
·影响气候舒适度的三因素 | 第26-27页 |
·气候舒适度评价 | 第27页 |
·气候舒适的范围 | 第27-30页 |
·风景园林气候适应性评价 | 第30-32页 |
·气候舒适度评价简易模型 | 第30-31页 |
·风景园林气候适应性设计评价标准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风景园林气候适应性设计原则与设计流程 | 第33-47页 |
·风景园林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原则与思路 | 第33-34页 |
·引——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 | 第33页 |
·避——合理规避不利的气候因素 | 第33页 |
·加——适当引入有效的改良手段 | 第33-34页 |
·减—善于削弱有害的环境影响 | 第34页 |
·风景园林气候适应性设计流程 | 第34-46页 |
·适应气候的风景园林总体规划 | 第34-37页 |
·适应气候的风景园林要素设计 | 第37-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基于气候因子分析的设计策略研究 | 第47-114页 |
·基于太阳辐射分析的设计策略研究 | 第47-67页 |
·太阳辐射与场地总体规划 | 第47-51页 |
·太阳辐射与风景园林要素设计 | 第51-67页 |
·基于温度分析的设计策略研究 | 第67-81页 |
·温度与场地总体规划 | 第67-70页 |
·温度与风景园林要素设计 | 第70-81页 |
·基于风环境分析的设计策略研究 | 第81-95页 |
·风环境与场地总体规划 | 第81-85页 |
·风环境与风景园林要素设计 | 第85-95页 |
·基于空气湿度分析的设计策略研究 | 第95-103页 |
·空气湿度与场地总体规划 | 第95-97页 |
·空气湿度与风景园林要素设计 | 第97-103页 |
·基于空气污染物分析的设计策略研究 | 第103-109页 |
·提升风景园林的生态主体作用 | 第104页 |
·布局通风廊道疏散空气污染物 | 第104-106页 |
·利用绿色网络化解空气污染物 | 第106-107页 |
·推行立体绿化净化空气污染 | 第107页 |
·减量设计与循环利用材料减少间接污染 | 第107-109页 |
·合理规避污染创造宜人环境 | 第109页 |
·气候因子的叠加与设计策略研究 | 第109-112页 |
·气候因子的叠加分析 | 第109-111页 |
·多因子综合的设计策略 | 第11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6. 结语 | 第114-117页 |
·总结 | 第114-115页 |
·不足 | 第115页 |
·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3页 |
个人简介 | 第123-124页 |
导师简介 | 第124-125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