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相关理论 | 第17-27页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基础理论 | 第17-23页 |
·盈余管理的涵义 | 第17-18页 |
·盈余管理的分类 | 第18页 |
·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18-20页 |
·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涵义 | 第20-21页 |
·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 | 第21-23页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契约理论 | 第23-24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25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5-26页 |
·成本效益理论 | 第26-27页 |
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现状及相关性理论分析 | 第27-35页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 第27-29页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 | 第29-30页 |
·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现状分析 | 第30-32页 |
·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现状 | 第30-31页 |
·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 第32-35页 |
·盈余管理对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会计盈余信息质量对盈余管理的作用 | 第33-35页 |
4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 第35-47页 |
·研究假设 | 第35页 |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35-38页 |
·数据来源 | 第35页 |
·样本选取 | 第35-38页 |
·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 第38-41页 |
·变量定义 | 第38-39页 |
·非操控性应计利润模型构建 | 第39-40页 |
·盈余管理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相关性模型构建 | 第40-41页 |
·非操控性应计利润计量分析 | 第41-43页 |
·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计量 | 第41-43页 |
·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页 |
·盈余管理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相关性模型的计量分析 | 第43-46页 |
·模型中各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及描述性统计 | 第43-45页 |
·回归分析 | 第45-46页 |
·分析结果 | 第46-47页 |
5 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升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对策 | 第47-53页 |
·外部对策 | 第47-49页 |
·健全相关法规制度 | 第47页 |
·规范会计准则职业判断空问 | 第47-48页 |
·健全会计盈余信息质量评级制度 | 第48页 |
·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以加强外部审计 | 第48-49页 |
·加大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违规处罚和舆论监督 | 第49页 |
·内部对策 | 第49-53页 |
·强化董事会职能和独立董事职能 | 第49-50页 |
·健全管理层激励和约束机制 | 第50-51页 |
·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机制 | 第51页 |
·完善会计盈余信息的预警体系 | 第51-52页 |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