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5页 |
| 第一章 序言 | 第15-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 §1.2 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 | 第16页 |
| §1.3 中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 | 第16-18页 |
| §1.4 研究材料、机构和术语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滇黔交界地区中-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化布特征 | 第20-32页 |
| §2.1 中三叠世安尼期海生爬行动物分布特征 | 第20-25页 |
| ·地层分布特征 | 第20页 |
| ·时代特征 | 第20-21页 |
| ·海生爬行动物组合特征 | 第21-25页 |
| §2.2 中三叠世拉丁期海生爬行动物分布特征 | 第25-30页 |
| ·地层分布特征 | 第25页 |
| ·时代特征 | 第25-28页 |
| ·海生爬行动物组合特征 | 第28-30页 |
| §2.3 晚三叠世卡尼期海生爬行动物分布特征 | 第30-32页 |
| ·地层分布特征 | 第30页 |
| ·时代特征 | 第30页 |
| ·海生爬行动物组合特征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奇特滤齿的骨骼形态学及其系统位置 | 第32-43页 |
| §3.1 奇特滤齿龙的骨骼形态学 | 第32-40页 |
| §3.2 比较和讨论 | 第40-41页 |
| §3.3 奇特滤齿龙的形态功能分析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代表性鳍龙类的骨骼形态学及其系统发育关系 | 第43-64页 |
| §4.1 罗平似楯齿龙骨骼形态学 | 第43-48页 |
| ·系统描述 | 第43-48页 |
| ·比较和讨论 | 第48页 |
| §4.2 三峡欧龙骨骼形态学 | 第48-52页 |
| ·系统描述 | 第48-51页 |
| ·比较和讨论 | 第51-52页 |
| §4.3 华毕富源龙骨骼形态学 | 第52-57页 |
| ·系统描述 | 第52-56页 |
| ·比较和讨论 | 第56-57页 |
| §4.4 汪氏曲靖龙骨骼形态学 | 第57-61页 |
| ·系统描述 | 第57-60页 |
| ·比较与讨论 | 第60-61页 |
| §4.5 鳍龙类系统发育关系 | 第61-64页 |
| 第五章 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演替规律 | 第64-78页 |
| §5.1 鳍龙类演替规律 | 第64-72页 |
| §5.2 海龙类演替规律 | 第72页 |
| §5.3 鱼龙类演替规律 | 第72-74页 |
| §5.4 特殊爬行动物演替规律 | 第74-78页 |
| 第六章 海生爬行动物演替控制因素分析 | 第78-106页 |
| §6.1 食物结构因素 | 第78-80页 |
| §6.2 沉积环境特征 | 第80-87页 |
| ·微相类型 | 第81-83页 |
| ·沉积环境演化 | 第83-87页 |
| §6.3 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87-101页 |
| ·剖面介绍 | 第87-88页 |
| ·测试方法 | 第88页 |
| ·测试结果 | 第88-89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89-101页 |
| §6.4 C、0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101-106页 |
| ·测试方法 | 第101页 |
| ·测试结果 | 第101-103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103-106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106-107页 |
| 附录 | 第107-118页 |
| 实测剖面描述 | 第107-110页 |
| 奇特滤齿龙相关性状描述 | 第110-113页 |
| 鳍龙类相关性状描述 | 第113-118页 |
| 致谢 | 第118-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