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大围山杜鹃灌丛群落结构特征及短期动态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前言第12-20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页
   ·灌丛定义第13页
   ·灌丛类型第13-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群落组成及结构第15-16页
     ·群落空间格局第16-17页
     ·群落动态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页
   ·技术路线第18-20页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0-29页
   ·研究区概况第20-24页
     ·地形地貌第20页
     ·气候第20-21页
     ·土壤第21页
     ·森林植被第21-23页
     ·灌丛群系第23-24页
   ·样地设置第24-25页
   ·数据分析第25-29页
     ·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第25-26页
     ·群落空间格局分析第26-27页
     ·群落短期动态分析第27-29页
3 群落组成与结构第29-38页
   ·物种组成第29-31页
   ·区系地理成分第31-32页
   ·群落结构第32-34页
     ·生活型结构第32页
     ·基径结构第32-33页
     ·高度结构第33-34页
   ·频度规律第34-35页
   ·讨论与小结第35-38页
     ·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及植被类型第35-36页
     ·群落生境条件和群落稳定性第36-37页
     ·群落结构、更新状况第37-38页
4 群落空间格局第38-43页
   ·种群的分布格局第38页
   ·种群的聚集强度第38-39页
   ·讨论与小结第39-43页
     ·种群的分布格局第39-41页
     ·空间格局解释机制及过程第41-43页
5 群落短期动态第43-55页
   ·季相变化第43-45页
   ·物种组成的变化第45-47页
   ·基径级、高度级结构的变化第47-50页
   ·死亡个体的基径级、高度级分布第50-51页
   ·断梢个体的高度级分布第51页
   ·讨论与小结第51-55页
     ·物种组成的变化第51-52页
     ·基径级、高度级结构变化第52页
     ·死亡与断梢第52-53页
     ·群落的演替趋势第53-5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结论第55页
   ·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研究
下一篇:灰毡毛忍冬花管开裂相关基因ZFP-1全长克隆与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