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引言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采煤沉陷区土壤研究 | 第11-13页 |
| ·采煤沉陷区植被恢复研究 | 第13页 |
| ·PAM(聚丙烯酰胺)概述 | 第13-14页 |
| ·PAM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4页 |
| ·PAM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研究 | 第14-15页 |
| ·PAM对降雨入渗与防治水土流失研究 | 第15-16页 |
| ·PAM的增产效益研究 | 第16-17页 |
| ·PAM施用方法研究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8-23页 |
| ·地貌地质 | 第19-20页 |
| ·植被概况 | 第20-21页 |
| ·土壤概况 | 第21页 |
| ·气候概况 | 第21-22页 |
| ·水文水资源概况 | 第22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页 |
| ·地表沉陷及其恢复概况 | 第22-23页 |
| 3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3-26页 |
| ·试验材料与预处理 | 第23-24页 |
| ·土壤蒸发试验设计 | 第24页 |
| ·土柱构建与PAM施用 | 第24页 |
| ·蒸发量测定 | 第24页 |
| ·PAM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 ·PAM对植物生理特性影响试验设计 | 第25页 |
|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51页 |
| ·PAM对沉陷区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 | 第26-31页 |
| ·不同用量PAM处理对土壤日蒸发量的影响 | 第26-28页 |
| ·不同用量PAM处理对土壤累积蒸发量的影响 | 第28-30页 |
| ·不同用量PAM处理土壤累积蒸发模型 | 第30-31页 |
| ·PAM对沉陷区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31-36页 |
| ·土壤容重的变化 | 第31-32页 |
|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变化 | 第32-33页 |
| ·土壤毛管持水量的变化 | 第33-34页 |
| ·土壤团聚体的变化 | 第34-36页 |
| ·PAM对沉陷区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6-45页 |
| ·PAM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 ·PAM对植物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PAM对植物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 ·PAM对植物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 ·PAM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 ·PAM施用对采煤沉陷区土壤物理指标、植物光合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47页 |
| ·PAM施用对土壤物理指标和植物光合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第47-48页 |
| ·PAM对土壤土壤物理指标和植物光合指标影响的模糊评价 | 第48-51页 |
| 5 讨论与结论 | 第51-54页 |
| ·讨论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