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弹高粘沥青超薄磨耗层在道路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超薄磨耗层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超薄磨耗层发展历史 | 第9-11页 |
·超薄磨耗层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超薄磨耗层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 | 第14-24页 |
·集料(骨料) | 第14-16页 |
·粗集料性能试验 | 第14-15页 |
·细集料性能试验 | 第15页 |
·填料选择 | 第15-16页 |
·沥青 | 第16-20页 |
·沥青的选择 | 第16-19页 |
·SBS 改性乳化沥青性能要求 | 第19-20页 |
·添加剂性能要求 | 第20-23页 |
·纤维稳定剂 | 第20页 |
·抗车辙剂 | 第20-22页 |
·橡胶粉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超薄磨耗层级配设计研究 | 第24-40页 |
·矿料级配组成 | 第24-26页 |
·最佳油石比确定方法 | 第26-30页 |
·最佳油石比确定 | 第30-33页 |
·高弹高粘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确定 | 第30-32页 |
·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确定 | 第32页 |
·普通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确定 | 第32-33页 |
·沥青种类对最佳油石比影响 | 第33-34页 |
·沥青种类和空隙率的关系分析 | 第34-36页 |
·混合料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研究分析 | 第36-37页 |
·高弹高粘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变化规律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超薄磨耗层路用性能研究 | 第40-54页 |
·高温稳定性对比分析研究 | 第40-43页 |
·高温稳定性研究方法 | 第40-43页 |
·结论分析 | 第43页 |
·低温抗裂性对比分析研究 | 第43-46页 |
·低温抗裂性研究方法 | 第43-46页 |
·结论分析 | 第46页 |
·路面抗滑性性能测试 | 第46-51页 |
·抗滑性研究方法与结论分析 | 第46-48页 |
·构造深度与空隙率、碾压次数关系 | 第48-51页 |
·路面水稳性能研究 | 第51-53页 |
·水稳性能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结论分析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高弹高粘沥青超薄磨耗层工程应用研究 | 第54-76页 |
·五一路工程位置及基本概况 | 第54-55页 |
·主要工程项目概况 | 第54页 |
·道路标准横断面 | 第54-55页 |
·施工工序总流程 | 第55页 |
·原有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处理 | 第55-58页 |
·原沥青路面病害分析 | 第55-56页 |
·主要病害处理 | 第56-58页 |
·原材质量控制 | 第58-60页 |
·NovaChip TypeB-13 级配设计 | 第60-61页 |
·级配设计 | 第60-61页 |
·配合比确定 | 第61页 |
·超薄磨耗层施工外在要求 | 第61-62页 |
·施工时必备人员要求 | 第61-62页 |
·机械设备准备 | 第62页 |
·混合料拌和及运输中质量控制 | 第62-65页 |
·混合料的拌合注意事项 | 第62-63页 |
·混合料的拌合工艺 | 第63-64页 |
·混合料运输 | 第64-65页 |
·超薄磨耗层施工关键控制点 | 第65-66页 |
·超薄磨耗层施工控制点 | 第65-66页 |
·超薄磨耗层施工工艺 | 第66-73页 |
·基面的准备和放样 | 第66-67页 |
·摊铺 | 第67-71页 |
·碾压 | 第71-72页 |
·接缝处理 | 第72-73页 |
·施工结束后检测与评价 | 第73-74页 |
·开放交通 | 第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6-80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6-78页 |
·原材及矿料级配 | 第76-77页 |
·路用性能 | 第77-78页 |
·工程实践中注意事项 | 第78页 |
·建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科研项目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