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 ·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生产概况 | 第11-13页 |
| ·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生产优势 | 第11-12页 |
| ·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生产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 ·氮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氮肥对马铃薯茎叶生长的影响 | 第13页 |
| ·氮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第13-14页 |
| ·氮肥对马铃薯植株物质含量和块茎品质的影响 | 第14页 |
| ·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种植密度 | 第14-15页 |
| ·栽培方式 | 第15-1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马铃薯-玉米轮作系统下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比较研究 | 第17-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17页 |
| ·观测项目与方法 | 第17-18页 |
| ·试验时间、地点 | 第1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8-34页 |
| ·不同种植模式出苗及植株生长比较 | 第18-20页 |
| ·不同种植模式马铃薯植株生物量比较 | 第20-25页 |
| ·不同种植模式马铃薯植株氮含量比较 | 第25-26页 |
| ·不同种植模式马铃薯植株光合特性比较 | 第26-29页 |
| ·不同种植模式马铃薯产量比较 | 第29-34页 |
| ·讨论 | 第34-36页 |
|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第34页 |
| ·叶面积指数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第34页 |
| ·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马铃薯-水稻轮作系统下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比较研究 | 第36-5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36页 |
| ·观测项目与方法 | 第36页 |
| ·试验时间、地点 | 第36-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52页 |
| ·不同种植模式出苗及植株生长比较 | 第37-40页 |
| ·不同种植模式马铃薯植株生物量比较 | 第40-43页 |
| ·不同种植模式马铃薯植株氮含量比较 | 第43-44页 |
| ·不同种植模式马铃薯产量比较 | 第44-47页 |
| ·马铃薯-玉米轮作和马铃薯-水稻轮作系统比较 | 第47-52页 |
| ·讨论 | 第52-54页 |
| ·亩主茎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马铃薯产量 | 第52页 |
| ·叶面积指数对产量的影响 | 第52页 |
| ·种植马铃薯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第52页 |
| ·氮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第52页 |
| ·两种轮作系统年产量及效益的比较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秋马铃薯氮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 第54-63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 ·试验材料 | 第54页 |
| ·试验方法 | 第54-5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2页 |
| ·施氮水平对秋马铃薯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56-59页 |
| ·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59-60页 |
| ·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叶片硝酸还原酶和氨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0-62页 |
| ·讨论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 第63-65页 |
| ·全文总结 | 第63页 |
| ·马铃薯-玉米轮作系统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比较研究 | 第63页 |
| ·马铃薯-水稻轮作系统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比较研究 | 第63页 |
| ·秋马铃薯氮代谢对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3页 |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缩略词表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