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符号的中文对照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26页 |
·微藻资源化利用概况 | 第10-14页 |
·食品行业 | 第10-11页 |
·医药工业 | 第11-12页 |
·生物能源产业 | 第12页 |
·饲料产业 | 第12-13页 |
·基因工程产业 | 第13页 |
·污水处理 | 第13-14页 |
·其他产业应用 | 第14页 |
·微藻中活性化合物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微藻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15-18页 |
·抗菌活性 | 第15-16页 |
·抗氧化活性 | 第16页 |
·抗肿瘤活性 | 第16-17页 |
·抗凝血活性 | 第17页 |
·抑藻活性 | 第17-18页 |
·其他活性 | 第18页 |
·微藻中具有药用保健价值的化合物种类 | 第18-20页 |
·色素 | 第18-19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 | 第19页 |
·多糖 | 第19-20页 |
·微藻中活性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研究概况 | 第20-24页 |
·提取方法 | 第20-21页 |
·分离纯化方法 | 第21-23页 |
·化合物分析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微拟球藻研究现状 | 第24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4-26页 |
2 微拟球藻粗提物的制备及抗菌、抗氧化活性筛选 | 第26-38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6-27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微拟球藻不同极性粗提物的制备 | 第27-28页 |
·粗提物抗氧化活性检测 | 第28-30页 |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第28页 |
·总还原能力测定 | 第28-29页 |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29-30页 |
·粗提物抑菌活性研究方法 | 第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6页 |
·三种有机相萃取物的制备 | 第30-31页 |
·粗提物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 | 第31-34页 |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结果 | 第31-32页 |
·总还原力测定结果 | 第32-33页 |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 | 第33-34页 |
·粗提物抑菌活性检测结果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3 石油醚相活性成分的进一步分离与活性研究 | 第38-48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8-39页 |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石油醚相分离流程图 | 第39页 |
·石油醚相进一步分离纯化 | 第39-41页 |
·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 | 第4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PEⅢ组分的进一步纯化与结构鉴定 | 第41-42页 |
·PEⅤ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 | 第42-46页 |
·各分离组分自由基清除结果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4 乙酸乙酯相组分的分离纯化与活性研究 | 第48-61页 |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分离纯化工艺流程 | 第48页 |
·展开剂的选择及操作步骤 | 第48-49页 |
·组分 EAⅡ的二次硅胶柱层析分离方法 | 第49页 |
·EAⅡ-3 的 Sephadex LH-20 凝胶层析 | 第49页 |
·EAⅡ-3-1 的薄层层析(TLC)纯化 | 第49页 |
·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组分抗氧化检测结果 | 第50-54页 |
·EA 组分的 DPPH 自由基清除结果 | 第50-51页 |
·EAⅡ组分的 DPPH 自由基清除结果 | 第51-52页 |
·EAⅡ-3 组分的 DPPH 自由基清除结果 | 第52-54页 |
·乙酸乙酯相组分的抗菌结果 | 第54-56页 |
·EA 组分的抗菌结果 | 第54页 |
·EAⅡ组分抗菌结果 | 第54-55页 |
·EAⅡ-3 组分抗菌结果 | 第55-56页 |
·组分 EAⅡ-3-1-1 结构鉴定与分析 | 第56-60页 |
·EAⅡ-3-1-1 的气质(GC-MS)分析结果 | 第56-57页 |
·EAⅡ-3-1-1 的核磁共振(NMR)分析结果 | 第57-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5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