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

通脉制备工艺的再评价及相应颗粒剂成型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9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9-10页
引言第10-25页
 1 通脉处方研究综述第10-13页
   ·通脉组方分析第10-12页
   ·通脉复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药效活性成分研究第12-13页
 2. 心脑血管疾病现状及市场情况分析第13-16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第13-14页
   ·中药类心血管病制剂已渐呈“东风压倒西风”之势,但中成药之间竞争激烈,可拓展空间狭小第14-15页
   ·脑缺血是脑血管病的主流,市场巨大第15-16页
 3 脑缺血疾病的病因、治疗治则第16-19页
   ·中医对脑缺血病因认识第16-18页
   ·现代医学对脑缺血病因认识第18-19页
 4 脑缺血用药市场分析第19页
 5 通脉方药分析第19-22页
   ·组方特点分析第19-21页
   ·治疗特点分析第21-22页
 6 通脉口服液的分析第22-24页
   ·通脉口服液的历史背景分析第23页
   ·通脉口服液弊端分析第23-24页
 7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4-25页
第一章 丹参药材选取第25-30页
 1 材料第25-26页
   ·主要仪器第26页
   ·试药第26页
   ·样品第26页
 2 方法与结果第26-29页
   ·方法第27-28页
   ·结果第28-29页
 3 小结与讨论第29-30页
第二章 通脉制备工艺的再评价第30-52页
 第一节 不同提取工艺对通脉方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化学评价第30-49页
  1. 试验仪器与材料第31-32页
   ·仪器、试剂第31页
   ·试药第31-32页
  2. 方法与结果第32-35页
   ·样品制备第32-33页
   ·色谱条件的考察第33-34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4-35页
  3. 色谱峰的定性鉴别及信号归属第35-41页
   ·对照品对照进行信号鉴别第35-39页
   ·单味药材对照进行信号归属第39-41页
  4. 不同提取工艺条件下通脉口服液HPLC图谱的比较与分析第41-48页
   ·直观分析第41-44页
   ·不同提取工艺条件下的四种有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第44-48页
  5 小结与讨论第48-49页
 第二节 通脉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第49-52页
  1 正交试验优选通脉复方提取工艺第49-50页
  2 结果第50-51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50-51页
  3 验证试验第51页
  4 小结与讨论第51-52页
第三章 优选工艺对通脉方药理作用的影响第52-62页
 1 实验材料、仪器第53-54页
   ·受试药物第53页
   ·实验仪器第53-54页
   ·试剂及试剂盒第54页
   ·实验动物第54页
 2 统计方法第54页
 3 实验内容与方法第54-56页
   ·实验分组及给药第55页
   ·大鼠脑缺血模型复制方法第55-56页
   ·检测指标第56页
 4 实验结果第56-60页
   ·对大鼠缺血性脑组织Glu含量的影响第56-57页
   ·对大鼠缺血性脑组织Asp含量的影响第57页
   ·对大鼠缺血性脑组织GABA含量的影响第57-58页
   ·各实验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比较第58-60页
   ·对大鼠脑组织损伤指数的影响第60页
 5 小结与讨论第60-62页
第四章 新型通脉颗粒的制剂研究第62-71页
 1 剂型的选择第62-63页
 2 新型通脉颗粒的成型研究第63-66页
   ·浸膏粉的制备第63页
   ·润湿剂的筛选第63页
   ·辅料的筛选第63-65页
   ·辅料用量的筛选第65页
   ·矫味剂用量筛选第65-66页
 3 颗粒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第66-67页
 4 新型通脉颗粒处方确定第67-68页
 5 验证实验第68页
 6 样品颗粒含量测定第68-69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68页
   ·实验结果第68-69页
 7 新型通脉颗粒质量标准草案第69-7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4页
 1 结论第71-73页
   ·丹参药材选取第71页
   ·不同提取工艺对通脉方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化学评价第71-72页
   ·通脉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第72页
   ·优选工艺对通脉方抗脑缺血药理作用的影响第72页
   ·新型通脉颗粒的制剂研究第72-73页
 2 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益心通脉合剂药学部分研究
下一篇:抗酒精性肝损伤美洲大蠊片的制剂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