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概念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一、 技术优势与国际直接投资 | 第12-14页 |
二、 逆向技术溢出与生产率进步 | 第14-19页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第六节 全文的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理论分析 | 第21-27页 |
第一节 基本古诺模型 | 第21-24页 |
一、 只服务国内市场时企业的利润函数 | 第22页 |
二、 同时服务国内外市场时企业的利润函数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基于中国实际的具体分析 | 第24-27页 |
一、 技术领先企业不进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 ODI 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 第24-26页 |
二、 技术领先企业出口我国市场,我国企业 ODI 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 第27-35页 |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 | 第27-30页 |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各省市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生产率进步的实证检验 | 第35-48页 |
第一节 基于 1981-2012 年的时间序列检验 | 第35-42页 |
一、 计量模型设定 | 第35-36页 |
二、 数据说明 | 第36页 |
三、 资本存量和 R&D 存量的测算 | 第36-37页 |
四、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 第37-38页 |
五、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8-39页 |
六、 SVAR 的识别与估计 | 第39-41页 |
七、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来自 2003-2010 年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 | 第42-48页 |
一、 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42-43页 |
二、 变量和数据说明 | 第43-44页 |
三、 描述性统计 | 第44页 |
四、 回归分析 | 第44-46页 |
五、 稳健性检验 | 第46-48页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录 A | 第57-58页 |
附录 B | 第5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