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加工过程振动仿真与磨削温度预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 ·非线性振动及磨削过程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磨削领域的应用情况 | 第13-14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2 磨削过程及磨削参数 | 第16-23页 |
| ·磨削特点及磨削参数 | 第16-19页 |
| ·磨削特点 | 第16-17页 |
| ·磨削过程 | 第17-18页 |
| ·磨削运动 | 第18-19页 |
| ·磨削力 | 第19-21页 |
| ·磨削力的计算公式 | 第19-20页 |
| ·影响磨削力的因素 | 第20-21页 |
| ·磨削加工过程的磨削热 | 第21页 |
| ·内圆磨削加工的特点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3 内圆磨削加工过程振动的非线性研究 | 第23-38页 |
| ·建立系统模型 | 第23-27页 |
| ·系统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4-27页 |
| ·磨削加工过程的数值仿真 | 第27-37页 |
| ·基于砂轮轴刚度的非线性振动仿真 | 第27-31页 |
| ·基于夹具体刚度的非线性振动仿真 | 第31-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多尺度法分析磨削过程中的非线性振动 | 第38-49页 |
| ·多尺度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 ·磨削加工过程的力学模型 | 第39-40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0页 |
| ·磨削系统参激振动共振求解 | 第40-43页 |
| ·磨削过程主共振 | 第40-41页 |
| ·磨削过程超谐波共振 | 第41-42页 |
| ·磨削过程次谐波共振 | 第42-43页 |
| ·数值仿真 | 第43-48页 |
| ·主共振数值仿真 | 第43-45页 |
| ·超谐波共振数值仿真 | 第45-46页 |
| ·次谐波共振数值仿真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5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磨削温度预测 | 第49-61页 |
| ·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 第49-52页 |
| ·人工神经网络综述 | 第49-51页 |
| ·RBF神经网络结构及特点 | 第51-52页 |
| ·基于磨削温度的神经网络模型 | 第52-53页 |
| ·影响磨削温度的因素 | 第52-53页 |
| ·建立磨削温度预测的神经网络 | 第53页 |
| ·样本数据 | 第53-54页 |
| ·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54-59页 |
| ·RBF神经网络的训练 | 第56-58页 |
| ·BP神经网络的训练 | 第58-59页 |
| ·两种模型的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总结 | 第61页 |
| ·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个人简历及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工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