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一、研究缘起谈 | 第8-9页 |
二、研究方法谈 | 第9-10页 |
第一章 赵砚臣的学术 | 第10-15页 |
第一节 与二胡的结缘 | 第10-13页 |
一、结缘二胡 | 第10-11页 |
二、选择二胡为业 | 第11-13页 |
第二节 赵砚臣的学术成果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赵砚臣的教学理念 | 第15-23页 |
第一节 重力 | 第15页 |
第二节 重力体系在二胡中的使用 | 第15-20页 |
第三节 其他重要的教学理念 | 第20-23页 |
一、关于二胡演奏颗粒性的问题 | 第20-21页 |
二、关于背谱的问题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赵砚臣教学理念二胡教学的意义(结论) | 第23-26页 |
第一节 重力教学体系的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感性教学理念的意义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致谢与声明 | 第27-28页 |
个人简历 | 第28-30页 |
后记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