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妇女运动及组织论文--妇女工作论文

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序论第12-30页
 1.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第12-19页
   ·研究意义第12-14页
   ·研究现状第14-19页
 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9-20页
   ·研究思路第19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3. 概念界定和理论阐释第20-29页
   ·概念界定第20-26页
   ·理论阐释第26-29页
 4. 基本框架与创新之处第29-30页
   ·基本框架第29页
   ·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9-30页
第一章 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发展的历史轨迹第30-47页
   ·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的传统渊源第30-35页
     ·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的萌生第30-34页
     ·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的养成第34-35页
   ·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的现代意涵第35-43页
     ·认知范围第36-37页
     ·权利指向第37-40页
     ·发展阶段第40-43页
   ·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的当代旨趣第43-47页
     ·动员政治时期的被动进步第43-44页
     ·改革开放以后的初步觉醒第44-47页
第二章 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的基本特点第47-64页
   ·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的原生性第47-51页
     ·滋生于文化环境的原生性第47-50页
     ·依附于历史变革的原生性第50-51页
   ·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的认知性第51-57页
     ·参与主体的认知性第52-53页
     ·政治环境的认知性第53-57页
   ·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的分配性第57-60页
     ·传统社会分工的分配性第57-58页
     ·动员政治环境的分配性第58-60页
   ·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的服从性第60-64页
     ·传统社会的地位从属第60-62页
     ·当代社会的政治服从第62-64页
第三章 影响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的主要因素第64-81页
   ·性别差异第64-68页
     ·性别差异及其争议第64-66页
     ·性别差异及其影响第66-68页
   ·身份认同第68-71页
     ·女性身份认同第68-70页
     ·性别刻板印象第70-71页
   ·社会分工第71-75页
     ·婚姻中的进化论和利他主义第73-74页
     ·社会分工公平化目标第74-75页
   ·政治文化第75-81页
     ·中国政治文化环境第75-78页
     ·国外政治文化影响第78-81页
第四章 培育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第81-96页
   ·营造女性政治参与的舆论环境第81-84页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舆论环境第82-83页
     ·推广普及社会性别主流化第83-84页
   ·保障女性享有同男子平等权利第84-87页
     ·性别平等教育第84-86页
     ·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第86-87页
   ·完善妇女就业歧视的救济程序第87-90页
     ·性别歧视及其危害第88-89页
     ·促进女性公平就业第89-90页
   ·借鉴促进女性政治参与的他山之石第90-96页
     ·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90-92页
     ·瑞典与韩国政治经验第92-96页
结束语第96-97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成果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研究
下一篇:当前我国“法治保障”问题研究--基于社会管理创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