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绪言 | 第12-21页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8-19页 |
4.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第1章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的重要作用 | 第21-30页 |
·能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主体健康 | 第21-25页 |
·公众参与廉政建设是破解利益固化藩篱的利器 | 第21-22页 |
·公众参与廉政建设是与党内廉政建设的良性互动 | 第22-24页 |
·公众参与廉政建设是遏制消极腐败的催化剂 | 第24-25页 |
·能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权力运行体系完善 | 第25-26页 |
·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 第26-30页 |
·公众参与廉政建设有利于培育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 | 第27-28页 |
·公众参与廉政建设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 第28-30页 |
第2章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第30-40页 |
·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30-35页 |
·加强执政党党内监督的理论 | 第30-32页 |
·以群众的监督制约权力的理论 | 第32-35页 |
·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 第35-40页 |
·经验一:官民互动的立体式网络反腐新模式的实践 | 第35-36页 |
·经验二:创建服务型政府吸引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的实践 | 第36-37页 |
·经验三: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群众诉求平台的实践 | 第37-38页 |
·经验四:完善公众参与廉政建设体系的实践 | 第38-40页 |
第3章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公众参与廉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 第40-51页 |
·廉政建设主体存在不足 | 第40-42页 |
·责任意识薄弱 | 第41页 |
·信息公开不足 | 第41-42页 |
·廉洁自律不够 | 第42页 |
·参与主体存在困境 | 第42-45页 |
·公众参与意识淡薄 | 第42-43页 |
·公众参与能力有限 | 第43-45页 |
·参与途径不够完善 | 第45-47页 |
·传统参与途径不够畅通 | 第45页 |
·新兴参与途径存在隐患 | 第45-47页 |
·参与制度不够完善 | 第47-51页 |
·参与的法律不配套 | 第47-48页 |
·参与的机制不健全 | 第48-51页 |
第4章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完善公众参与廉政建设的路径 | 第51-66页 |
·构建“三型”政府 | 第51-54页 |
·构建服务型政府 | 第51-52页 |
·构建阳光型政府 | 第52-53页 |
·构建廉洁型政府 | 第53-54页 |
·提升公众参与的综合素质 | 第54-57页 |
·提升公众的参与意识 | 第55页 |
·提升公众的参与能力 | 第55-57页 |
·完善公众参与的途径 | 第57-60页 |
·完善公众参与的传统途径 | 第57-58页 |
·完善公众参与的新兴途径 | 第58-60页 |
·健全公众参与制度 | 第60-66页 |
·健全公众参与法律体系 | 第60-61页 |
·健全公众参与监督机制 | 第61-66页 |
结束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