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一、平等就业权相关概念的厘定 | 第14-19页 |
(一) 平等与平等权 | 第14-17页 |
1、平等 | 第14-16页 |
2、平等权 | 第16-17页 |
(二) 平等就业权 | 第17-18页 |
1、平等就业权 | 第17页 |
2、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 | 第17-18页 |
(三) 就业歧视 | 第18-19页 |
二、我国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 第19-26页 |
(一) 我国相关法律与政策对女性就业权的规定 | 第19-22页 |
(二) 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遭受的性别歧视 | 第22-24页 |
(三) 女大学生整体就业质量低于男生 | 第24-25页 |
(四) 女大学生因就业难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增加 | 第25-26页 |
三、我国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失范的原因分析 | 第26-34页 |
(一) 自身条件及所处环境方面的原因 | 第26-27页 |
(二)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方面的原因 | 第27-30页 |
(三) 传统落后思想文化延续的影响 | 第30-31页 |
(四) 市场经济环境下就业要求的人为性因素 | 第31-34页 |
四、完善我国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保障制度 | 第34-41页 |
(一) 强化自我认知度教育,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 第34-35页 |
(二) 建立和完善相关就业保障体系 | 第35-36页 |
(三) 创新就业保障机制,鼓励与惩罚措施并用 | 第36-38页 |
(四) 优化法律救济方式,实现平等就业 | 第38-41页 |
1、司法救济方法是维护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益的关键方法 | 第38页 |
2、强化国家法律监督体系 | 第38-39页 |
3、以司法途径推动立法的发展 | 第39-41页 |
五、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