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 导论 | 第8-12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二、 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2-20页 |
(一) 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 | 第12-14页 |
(二)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 | 第14-17页 |
(三)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民主思想 | 第17-20页 |
三、 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发展脉络 | 第20-33页 |
(一)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民主思想的萌芽 | 第20-22页 |
(二)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民主思想的提出和确立 | 第22-26页 |
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提出“真正民主”的设想 | 第22-24页 |
2. 《论犹太人问题》——说明“真正民主”的形式与内涵 | 第24-25页 |
3.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述“真正民主”的实现主体和途径 | 第25-26页 |
(三) 马克思民主思想的成熟和发展 | 第26-33页 |
1. 马克思民主思想的成熟 | 第26-29页 |
2. 马克思民主思想的深入发展 | 第29-33页 |
四、 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33-44页 |
(一) 马克思对民主实质的理解 | 第33-35页 |
1. 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 第33-34页 |
2. 民主实质的内在规定 | 第34-35页 |
(二) 马克思对民主社会属性的认识 | 第35-38页 |
(三)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民主实质及其历史局限性的分析 | 第38-41页 |
1. 资产阶级民主的历史进步性 | 第38-39页 |
2. 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及其历史局限性 | 第39-41页 |
(四)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阐述 | 第41-44页 |
1. 无产阶级民主思想及其本质特征 | 第41-43页 |
2. 发展和完善无产阶级民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第43-44页 |
五、 马克思民主思想对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意义 | 第44-52页 |
(一) 对实质民主的强调,为我国民主建设提供了理论武器 | 第44-45页 |
(二) 对民主本质的概括,为我国民主建设提供了目标指向 | 第45-47页 |
(三) 对资产阶级民主的辩证分析,为我国民主建设提供了借鉴 | 第47-48页 |
(四) 对无产阶级专政的阐述,为我国民主建设提供了方式和手段 | 第48-49页 |
(五) 对执政党地位与作用的说明,为我国民主建设提供了力量保障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