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专用机床钻铣数控系统设计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课题研究意义、内容、进度安排及预期目标 | 第15-17页 |
|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5-16页 |
| ·课题进度安排及预期目标 | 第16-17页 |
| 第2章 数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7-25页 |
| ·硬件系统总体方案选取 | 第17-20页 |
| ·步进技术与伺服技术的选取 | 第17-18页 |
| ·控制系统的选取 | 第18-20页 |
| ·总体方案的确定 | 第20-21页 |
| ·系统关键技术 | 第21-24页 |
| ·串口通信技术 | 第21-22页 |
| ·伺服驱动技术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数控系统硬件设计 | 第25-37页 |
| ·主要硬件的功能及选型 | 第25-29页 |
| ·单片机的选择 | 第25-26页 |
| ·外部扩展存储芯片的选择 | 第26-27页 |
| ·测试平台的伺服控制器及电机介绍 | 第27-28页 |
| ·串口通信芯片的选择 | 第28-29页 |
| ·伺服电机驱动模块设计 | 第29-33页 |
| ·交流伺服电机特点 | 第29-30页 |
| ·交流伺服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0-31页 |
| ·伺服电机驱动电路及参数设计 | 第31-33页 |
| ·单片机最小系统及 I/O 口设计 | 第33-36页 |
| ·单片机时钟电路设计 | 第33页 |
| ·单片机电源电路及复位电路 | 第33-34页 |
| ·单片机与上位机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 第34-35页 |
| ·单片机 I/O 口分配 | 第35-36页 |
| ·硬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单片机程序设计 | 第37-44页 |
| ·单片机程序开发环境介绍及其应用 | 第37-38页 |
| ·单片机程序设计 | 第38-43页 |
| ·单片机程序流程 | 第39-40页 |
|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 第40-41页 |
| ·串口通信中断程序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上位机程序设计 | 第44-62页 |
| ·MFC 软件介绍 | 第44-45页 |
| ·上位机软件功能及流程 | 第45-46页 |
|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第46-49页 |
| ·Windows 标准控件的使用 | 第46-47页 |
| ·人机交互界面实现 | 第47-49页 |
| ·粗插补程序设计 | 第49-56页 |
| ·圆弧插补运算 | 第49-53页 |
| ·渐开线插补运算 | 第53-56页 |
| ·插补算法精度分析 | 第56-59页 |
| ·汽车凸轮轴加工要求 | 第56-57页 |
| ·插补精度分析 | 第57-59页 |
| ·上位机通信程序设计 | 第59-61页 |
| ·MSComm 控件介绍 | 第59页 |
| ·串口通信的创建 | 第59-60页 |
| ·串口通信实现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