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党政治的社会基础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绪论 | 第6-9页 |
| 一 选题背景 | 第6页 |
| 二 相关研究现状 | 第6-8页 |
| 三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四 论文结构 | 第8-9页 |
| 第一章 社会分歧与政党体系的理论分析 | 第9-13页 |
| ·社会分歧 | 第9-10页 |
| ·社会分歧的涵义 | 第9-10页 |
| ·社会分歧的主要类型 | 第10页 |
| ·政党体系及其变迁 | 第10-13页 |
| ·政党体系及其分类 | 第10-11页 |
| ·社会分歧与政党体系的变迁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台湾的主要社会分歧 | 第13-21页 |
| ·阶级分歧 | 第13-17页 |
| ·农村社会阶级的分化 | 第13-14页 |
| ·工业化与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 | 第14-15页 |
| ·中产阶级的发展与民主化 | 第15-16页 |
| ·大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 | 第16-17页 |
| ·省籍-族群分歧 | 第17-19页 |
| ·省籍-族群的定义 | 第17-18页 |
| ·省籍—族群分歧的由来及表现 | 第18-19页 |
| ·统“独”分歧 | 第19-21页 |
| ·统“独”分歧的历史背景和表现 | 第19页 |
| ·国民党与民进党的统“独”社会基础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台湾政党体系的演变 | 第21-32页 |
| ·国民党一党独大体系的形成 | 第21-26页 |
| ·威权一党体系的建立 | 第21-23页 |
| ·政治革新与党外运动的发展 | 第23-24页 |
| ·,一党独大体系的形成及特征 | 第24-26页 |
| ·两党主导下的多党竞争体系 | 第26-29页 |
| ·多党竞争体系的形成 | 第26-28页 |
| ·两党主导下多党竞争体系的特征 | 第28-29页 |
| ·向稳定两党体系发展 | 第29-32页 |
| ·民进党的衰落与国民党重新执政 | 第29-30页 |
| ·小党的泡沫化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社会分歧的变化与台湾政党体系的变迁 | 第32-50页 |
| ·威权一党体系向一党独大体系转变的社会原因 | 第32-36页 |
| ·中产阶级的兴起对国民党威权一党体系的挑战 | 第32-34页 |
| ·省籍-族群分歧的凸显 | 第34-36页 |
| ·社会分歧的变化与两党主导下多党竞争体系的演变 | 第36-40页 |
| ·省籍-族群分歧异化为统“独”分歧 | 第36-37页 |
| ·省籍分歧、统“独”分歧与民进党的快速崛起 | 第37-38页 |
| ·亲民党的社会基础 | 第38-39页 |
| ·统“独”分歧与台联 | 第39页 |
| ·台湾的政党光谱 | 第39-40页 |
| ·民进党下台后的社会分岐与政党支持 | 第40-50页 |
| ·省籍-族群分歧消退 | 第40-41页 |
| ·统“独”分歧的新变化 | 第41-43页 |
| ·左右分歧主导 | 第43-50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附件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