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绪论 | 第13-32页 |
一、概念辨析:何谓"乡村小说叙事" | 第14-21页 |
二、论题的提出及缘起 | 第21-26页 |
三、研究对象、研究现状 | 第26-32页 |
第一章 嬗变:90年代以来乡村叙事的主题、艺术分析 | 第32-81页 |
第一节 解体:在"现实"与"观念"之间 | 第32-41页 |
一、"现实"的复归 | 第32-36页 |
二、"观念"的遗存 | 第36-41页 |
第二节 凝聚:"新美学"的诞生 | 第41-61页 |
一、"颓败":"后改革"时代的乡村景观 | 第42-49页 |
二、"迷惘"与"悲哀":"后改革"时代的乡村情感 | 第49-55页 |
三、"细节"与"碎片":"后现代"的美学呈现 | 第55-61页 |
第三节 逸散:重压下的"新变" | 第61-81页 |
一、情感逃逸:"主流"之内——以李洱为例 | 第62-66页 |
二、空间逃逸:"主流"之外——以迟子建、红柯为例 | 第66-73页 |
三、时间逃逸:"主流"之外——以刘震云为例 | 第73-81页 |
第二章 农民形象研究——从现代主体建构的角度入手 | 第81-122页 |
第一节 失落之痛:所谓"底层" | 第83-97页 |
一、疼痛:无法拯救的"身体" | 第85-90页 |
二、绝望:"无理性"的身份焦虑 | 第90-97页 |
第二节 蜕变之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 第97-109页 |
一、"前瞻":温情乏力的人性、人情书写 | 第98-103页 |
二、"反观":深沉而滞重的历史、文化反思 | 第103-109页 |
第三节 彷徨之痛:在城乡之间 | 第109-122页 |
一、边界打开与"恍惚"的发生 | 第111-115页 |
二、城乡交叉与"往何处去"的彷徨 | 第115-122页 |
第三章 作家心态研究——从情感与理智的冲突入手 | 第122-159页 |
第一节 "怨怒":乡村启蒙叙事的困境——以阎连科为例 | 第123-135页 |
一、"启蒙":游离于时代之外 | 第123-127页 |
二、"怨怒"与"狂想":阎连科的乡村启蒙叙事批判 | 第127-135页 |
第二节 "乡愁":乡村浪漫派的沉溺——以刘庆邦为例 | 第135-144页 |
一、"黑"与"白:——两个不同的世界 | 第136-138页 |
二、"童心"与"梦境"——感性化的乡村叙写 | 第138-141页 |
三、致命的沉溺——"梦境"与"乡愁"的诱惑 | 第141-144页 |
第三节 纠结:"观念"与"事实"的冲突——以贾平凹为例 | 第144-159页 |
一、《秦腔》:"不得不承受之轻" | 第145-149页 |
二、《高兴》:"观念"的失而复得 | 第149-153页 |
三、理性匮乏的反思 | 第153-159页 |
结语:乡关何处? | 第159-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8页 |
附录:新世纪乡村小说创作年表 | 第168-181页 |
读博期间主要发表的论文 | 第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