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4页 |
主要符号及缩略语表 | 第14-15页 |
论文一: 大肠杆菌CD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15-35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材料 | 第16-17页 |
方法 | 第17-25页 |
结果 | 第25-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论文二: 大肠杆菌CD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5-49页 |
前言 | 第35页 |
材料 | 第35-36页 |
方法 | 第36-43页 |
结果 | 第43-48页 |
讨论 | 第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论文三: TK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9-66页 |
前言 | 第49-50页 |
材料 | 第50-51页 |
方法 | 第51-58页 |
结果 | 第58-65页 |
讨论 | 第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论文四: T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6-76页 |
前方 | 第66页 |
材料 | 第66-67页 |
方法 | 第67-71页 |
结果 | 第71-74页 |
讨论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论文五:pIRES-TK、pIRES-CD双自杀基因共转染ACC-2细胞及其鉴定 | 第76-84页 |
前言 | 第76-77页 |
材料 | 第77-79页 |
方法 | 第79-81页 |
讨论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论文六: TK/GCV和CD/5-FC体系对ACC-2/CD-TK细胞的杀伤作用 | 第84-102页 |
前言 | 第84页 |
材料 | 第84-85页 |
方法 | 第85-87页 |
结果 | 第87-98页 |
讨论 | 第98-101页 |
结论 | 第101-102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附录 | 第117-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2-12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