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道动力响应监测系统开发与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本文工作和文章的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铁路轨道动力响应监测系统设计理论 | 第17-22页 |
·铁路轨道动力响应监测系统的动力理论 | 第17-19页 |
·垂向力 | 第17页 |
·横向水平力 | 第17页 |
·脱轨系数 | 第17-19页 |
·轮重减载率 | 第19页 |
·铁路轨道动力响应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9-21页 |
·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 | 第19-20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系统的软硬件 | 第22-31页 |
·系统的软件 | 第22-27页 |
·LabVIEW 简介 | 第22-23页 |
·虚拟仪器 VI | 第23-27页 |
·系统的硬件 | 第27-30页 |
·硬件简介 | 第27-28页 |
·硬件特性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基于电阻应变片的轮轨力测试方法 | 第31-41页 |
·轮轨垂向力测试方法 | 第31-34页 |
·剪应力法 | 第31-33页 |
·轨腰压缩法 | 第33页 |
·轮轨垂向力测试方法比较分析 | 第33-34页 |
·轮轨横向力测试方法 | 第34-40页 |
·剪应力法 | 第34-35页 |
·轨底内外缘纵向应力差法 | 第35-36页 |
·轨腰弯曲法 | 第36-37页 |
·轨腰弯矩差法 | 第37-39页 |
·轮轨横向力测试方法比较分析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1-56页 |
·小波变换理论 | 第41-47页 |
·小波变换与傅立叶变换的比较 | 第41-42页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42-43页 |
·离散小波变换 | 第43-44页 |
·多分辨率分析 | 第44-47页 |
·消除基线漂移 | 第47-51页 |
·数字滤波器法 | 第47-48页 |
·离散小波变换方法 | 第48-51页 |
·消除宽带噪声 | 第51-53页 |
·信号特征的提取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系统的程序设计 | 第56-71页 |
·程序的需求分析 | 第56-59页 |
·程序的前面板设计 | 第59-60页 |
·程序的程序框图设计 | 第60-70页 |
·程序框图整体设计 | 第60-62页 |
·创建事件处理循环 | 第62-63页 |
·创建 UI 消息循环 | 第63-64页 |
·创建各循环间的通信 | 第64-65页 |
·数据采集循环 | 第65-67页 |
·数据储存循环 | 第67-68页 |
·数据分析循环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系统的应用 | 第71-80页 |
·实验准备 | 第71-72页 |
·标定 | 第72-74页 |
·实验过程 | 第74页 |
·实验结果 | 第74-80页 |
·系统的实时性 | 第74页 |
·数据分析效果 | 第74-75页 |
·轮轨力计算结果 | 第75-8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主要工作回顾与结论 | 第80-81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