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不同海洋生境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9页
Abbreviation第19-21页
前言第21-23页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一章 活性真菌的分离与筛选第25-33页
 第一节 样品来源与菌株分离第25-26页
 第二节 活性菌株筛选模式第26-27页
 第三节 目标菌株的确定第27-29页
 第四节 结果与分析第29-32页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第32页
 参考文献第32-33页
第二章 福建红树林底泥来源真菌 Aspergillus effuses H1-1 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第33-45页
 第一节 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第33-40页
 第二节 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研究第40页
 第三节 化合物的活性研究第40-41页
 第四节 实验部分第41-43页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第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第三章 黄海海泥来源真菌 Aspergillus versicolor ZLN-60 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第45-87页
 第一节 真菌 3 号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化合物的结构究第45-63页
 第二节 大米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第63-78页
 第三节 异戊烯基化的吲哚二酮哌嗪生物碱的生物合成机理第78-79页
 第四节 化合物的活性研究第79页
 第五节 实验部分第79-84页
 第六节 小结和讨论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第四章 胶州湾海泥来源真菌 Penicillium sp. GHQ-18 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第87-99页
 第一节 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第87-95页
 第二节 化合物的活性研究第95页
 第三节 实验部分第95-98页
 第四节 小结和讨论第98页
 参考文献第98-99页
第五章 福建红树林底泥来源真菌 Aspergillus terreus GWQ-48 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第99-109页
 第一节 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第99-104页
 第二节 化合物的活性研究第104-106页
 第三节 实验部分第106-107页
 第四节 小结和讨论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09页
第六章 海南红树林底泥来源真菌 Penicillium sp. GHQ-208 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第109-125页
 第一节 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第109-120页
 第二节 化合物的活性研究第120页
 第三节 实验部分第120-123页
 第四节 小结和讨论第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5页
第七章 广东红树林底泥来源真菌 Cladosporium sp. TZP-29 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第125-133页
 第一节 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第125-130页
 第二节 化合物的活性研究第130页
 第三节 实验部分第130-132页
 第四节 小结和讨论第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3页
第八章 西沙海绵来源真菌 Penicillium citrinum MXH-28 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第133-149页
 第一节 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第133-144页
 第二节 化合物的活性研究第144-145页
 第三节 实验部分第145-146页
 第四节 小结和讨论第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49页
第九章 南海海泥来源真菌Emericella sp. XJW-9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第149-159页
 第一节 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第149-156页
 第二节 化合物的活性研究第156页
 第三节 实验部分第156-158页
 第四节 讨论和小结第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59页
第十章 实验方法第159-167页
 第一节 实验仪器、材料及试剂第159-162页
 第二节 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第162-164页
 第三节 抗病毒活性测试方法第164-165页
 第四节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第165-167页
第十一章 综述第167-199页
 参考文献第189-199页
结语与创新点第199-201页
附图第201-256页
本论文相关研究成果第256-257页

论文共2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景天苷的抗衰老作用:口服红景天苷改善老龄大鼠免疫反应和增强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活性
下一篇:海洋细菌Cellulophaga sp.QY3ι-卡拉胶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