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协同管理模式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可能的创新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22-35页 |
| ·地理标志 | 第22-24页 |
| ·地理标志定义 | 第22-23页 |
| ·地理标志特征 | 第23页 |
| ·地理标志起源 | 第23-24页 |
| ·地理标志国外研究 | 第24-28页 |
| ·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 ·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模式 | 第28-32页 |
| ·地理标志品牌治理的涵义 | 第28-29页 |
| ·地理标志治理与发展模式的关系 | 第29页 |
| ·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模式国外研究 | 第29-30页 |
| ·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模式国内研究 | 第30-31页 |
| ·地理标志国内外研究趋势 | 第31-32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32-35页 |
| 第三章 我国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35-63页 |
| ·地理标志农产品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35-47页 |
|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第35-40页 |
|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 第40-45页 |
| ·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模式 | 第45-47页 |
| ·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47-54页 |
| ·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 | 第47-48页 |
| ·地理标志产业核心地位 | 第48-49页 |
| ·农户核心地位的价值 | 第49-50页 |
| ·农户地位与利益现状 | 第50-53页 |
| ·农户核心地位的实现 | 第53-54页 |
| ·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发展根本制约因素分析 | 第54-62页 |
| ·地理标志初级产品调查问卷 | 第54-59页 |
| ·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 第59-61页 |
| ·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发展关注的核心问题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我国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发展模式分析 | 第63-73页 |
| ·企业主导的发展模式分析 | 第63-66页 |
| ·企业主导模式 | 第63-64页 |
| ·公司主导模式案例 | 第64-65页 |
| ·企业担当核心主导的利弊 | 第65-66页 |
| ·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分析 | 第66-68页 |
| ·政府主导的地理标志发展模式 | 第66页 |
| ·政府主导模式案例 | 第66-68页 |
| ·政府担当核心主导的利弊 | 第68页 |
| ·行业中介机构主导的发展模式分析 | 第68-71页 |
| ·行业中介主导模式 | 第68-69页 |
| ·行业中介主导模式案例 | 第69-70页 |
| ·行业中介机构担当核心主导的利弊 | 第70-71页 |
| ·小结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以农合组织推动我国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发展 | 第73-95页 |
| ·农业合作组织 | 第73-74页 |
| ·内涵界定 | 第73-74页 |
| ·基本定位 | 第74页 |
|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 第74-77页 |
| ·基本情况 | 第74-75页 |
| ·绩效分析 | 第75-76页 |
| ·现存的问题 | 第76-77页 |
| ·国外农业合作组织协同管理现状 | 第77-81页 |
| ·基本情况 | 第77-79页 |
| ·典型案例 | 第79-81页 |
| ·经验借鉴 | 第81页 |
| ·以农业合作组织为载体的地理标志发展模式 | 第81-93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81-84页 |
| ·模式层级设计 | 第84-87页 |
| ·因地因时的过度模式 | 第87-93页 |
| ·小结 | 第93-95页 |
| 第六章 我国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协同管理动因与机理 | 第95-118页 |
| ·协同管理机理经济学分析 | 第95-100页 |
| ·协同生产的概念 | 第95页 |
| ·农业协同管理的内涵 | 第95-96页 |
| ·地理标志农产品协同生产管理 | 第96-97页 |
| ·地理标志农产品协同生产管理的内在动因 | 第97-98页 |
| ·地理标志农产品协同生产利益分配机制 | 第98-100页 |
| ·农合组织参与下的地理标志协同管理实现机理 | 第100-105页 |
| ·行业合作组织的法律定位 | 第100-101页 |
| ·多元市场媒介职能 | 第101-102页 |
| ·多元利益主体权利制衡框架 | 第102-104页 |
| ·多元利益主体协同管理模式 | 第104页 |
| ·农业合作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 第104-105页 |
| ·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协同管理博弈分析 | 第105-115页 |
| ·“政府—GI 经营者”博弈 | 第106-108页 |
| ·“政府—行业合作组织—GI 经营者”博弈 | 第108-115页 |
| ·小结 | 第115-118页 |
| 第七章 我国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118-149页 |
| ·建立和完善我国地理标志农业合作组织 | 第118-120页 |
| ·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 第118-119页 |
|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 第119页 |
| ·从体制上赋予管理权利 | 第119页 |
| ·保障法律地位 | 第119-120页 |
| ·建立完善我国地理标志产业资源协同管理体系 | 第120-142页 |
| ·强化协同管理的指导思想 | 第120页 |
| ·贯彻多元共治的基本原则 | 第120-122页 |
| ·确立因地制宜的目标模式 | 第122-124页 |
| ·落实部署的保障措施 | 第124页 |
| ·以分析模型进行系统规划 | 第124-134页 |
| ·以决策模型辅助项目决策 | 第134-137页 |
| ·以综合评价模型优化体系建设 | 第137-142页 |
| ·建立和完善地理标志行业合作组织功能框架 | 第142-147页 |
| ·改善产业结构环境 | 第142-143页 |
| ·细化定位目标市场 | 第143-144页 |
| ·构建多元共治的决策管理体系 | 第144-145页 |
| ·构建协同整体的业务功能框架 | 第145-146页 |
| ·发展现代化的职能部门 | 第146-147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147-1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9-159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59-160页 |
| 附录 | 第160-163页 |
| 致谢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