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区域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综述 | 第18-67页 |
·区域理论研究综述 | 第18-40页 |
·区域及区域分工理论 | 第18-24页 |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 第24-27页 |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 第27-31页 |
·区域竞争力理论 | 第31-34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4-40页 |
·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综述 | 第40-58页 |
·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 第40-42页 |
·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 第42-45页 |
·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征 | 第45-50页 |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 第50-58页 |
·区域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综述 | 第58-66页 |
·区域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特点 | 第58-60页 |
·区域循环经济的体系 | 第60-64页 |
·区域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三章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 第67-110页 |
·区域循环经济系统及其概念模型 | 第67-80页 |
·区域循环经济系统的组成 | 第67-74页 |
·区域循环经济系统的功能与特征 | 第74-78页 |
·区域循环经济系统的概念模型 | 第78-80页 |
·区域循环经济系统发展的动力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80-87页 |
·系统发展的动力因素 | 第80-84页 |
·系统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84-87页 |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层面 | 第87-103页 |
·农业循环模式分析 | 第87-92页 |
·工业循环模式分析 | 第92-99页 |
·生态服务业模式分析 | 第99-100页 |
·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 第100-103页 |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外经验借鉴 | 第103-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四章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 第110-139页 |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概述 | 第110-117页 |
·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0-112页 |
·评价的性质 | 第112-115页 |
·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15-117页 |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17-126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117-119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 第119-120页 |
·评价指标的筛选和确定 | 第120-126页 |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26-135页 |
·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126-128页 |
·AHP 层次分析法 | 第128-132页 |
·熵值法 | 第132-134页 |
·AHP—熵值法综合赋权 | 第134-135页 |
·基于TOPSIS 法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 第135-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五章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演进分析 | 第139-160页 |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演进的动力机制 | 第139-144页 |
·生态支持力向“3R”方向的演进 | 第139-141页 |
·经济增长力向经济发展力的演进 | 第141-142页 |
·社会稳定力的演进 | 第142-144页 |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演进模型的构建 | 第144-150页 |
·模型的意义与作用 | 第144-146页 |
·模型的结构与维度 | 第146-148页 |
·模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148-150页 |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演进评价与预测 | 第150-158页 |
·维度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50-151页 |
·基于TOPSIS 法的维度坐标计算与优化 | 第151-154页 |
·基于空间轨迹演进路径的分析与预测 | 第154-158页 |
·本章小结 | 第158-160页 |
第六章 实证研究——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价及其路径演进分析 | 第160-212页 |
·天津滨海新区的基本情况概述 | 第160-169页 |
·区位条件 | 第160-163页 |
·经济发展状况 | 第163-165页 |
·资源环境状况 | 第165-169页 |
·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概述 | 第169-175页 |
·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 第169-172页 |
·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 第172-173页 |
·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173-175页 |
·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 第175-190页 |
·评价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176-179页 |
·评价模型的计算 | 第179-187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187-190页 |
·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演进分析 | 第190-204页 |
·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演进模型的建立 | 第190-191页 |
·模型维度权重的计算 | 第191-193页 |
·模型维度坐标的计算与分析 | 第193-199页 |
·模型的路径演进分析 | 第199-204页 |
·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 第204-210页 |
·本章小结 | 第210-21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12-21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1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14-215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215-218页 |
参考文献 | 第218-229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229-230页 |
致谢 | 第230-2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