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主要符号含义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9页 |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4-21页 |
·人口和粮食问题 | 第14-15页 |
·气候和淡水资源问题 | 第15页 |
·环境污染问题 | 第15-16页 |
·水田保护性耕作问题 | 第16-2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水稻种植情况及秸秆处理方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34页 |
·国外水田种植方式研究 | 第22-2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34页 |
·旋耕理论与秸秆切割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4-3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6-39页 |
·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技术路线 | 第37-39页 |
第2章 刀辊结构参数分析 | 第39-57页 |
·引言 | 第39页 |
·整机结构参数 | 第39-41页 |
·主要耕作部件结构及功能 | 第41-44页 |
·挡草卡 | 第41-42页 |
·螺旋横刀 | 第42页 |
·弯刀 | 第42-43页 |
·立刀 | 第43-44页 |
·螺旋横刀结构参数分析 | 第44-56页 |
·螺旋横刀的分析与建模 | 第44-46页 |
·横刀螺旋线的静态方程与动态方程 | 第46-48页 |
·横刀的静态参数分析 | 第48-50页 |
·横刀的动态参数分析 | 第50-54页 |
·参数评价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3章 刀辊作业性能分析 | 第57-81页 |
·引言 | 第57页 |
·立刀设计功能实现程度分析 | 第57-66页 |
·立刀结构及设计功能 | 第57-58页 |
·立刀功能分析 | 第58-59页 |
·确定立刀破茬、切割垡条等效应最强的刃口线位置 | 第59-60页 |
·立刀的秸秆切碎效应分析 | 第60-61页 |
·立刀的破茬效应和碎土效应分析 | 第61-63页 |
·立刀的垡条切割效应分析 | 第63-65页 |
·立刀排布方式分析 | 第65页 |
·本节小结 | 第65-66页 |
·螺旋横刀制造工艺误差及影响分析 | 第66-77页 |
·横刀制造工艺分析 | 第66-68页 |
·工艺误差分析 | 第68-74页 |
·工艺分析过程的正确性检验 | 第74-75页 |
·误差量对作业效果的影响 | 第75-76页 |
·本节小结 | 第76-77页 |
·整机存在的问题 | 第77-80页 |
·旋转半径 | 第77页 |
·作业效率 | 第77-78页 |
·田角余量 | 第78-79页 |
·整机栽头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4章 刀辊改进设计 | 第81-108页 |
·引言 | 第81页 |
·新刀辊整体结构 | 第81-82页 |
·螺旋横刀的改进 | 第82-83页 |
·弯刀的改进 | 第83-95页 |
·确定弯刀最大旋转半径 | 第83页 |
·确定弯刀破茬条件 | 第83-85页 |
·弯刀结构改进 | 第85-86页 |
·计算刀辊切土节距 | 第86页 |
·破茬效应验算 | 第86-87页 |
·计算弯刀刃口滑切角 | 第87-94页 |
·本节小结 | 第94-95页 |
·旋耕刀IIT245的排布方式研究 | 第95-107页 |
·建立旋耕刀IIT245三维模型 | 第95-97页 |
·旋耕刀IIT245的排布 | 第97-104页 |
·旋耕刀IIT245破茬效应研究 | 第104-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5章 试验研究 | 第108-128页 |
·引言 | 第108页 |
·试验数据测定及处理方法 | 第108-113页 |
·作业质量评价指标 | 第108-110页 |
·耕前作业条件测量 | 第110-112页 |
·耕作过程中数据测试 | 第112页 |
·补充说明 | 第112-113页 |
·试验一:冬闲水稻田高茬秸秆旋耕埋覆试验 | 第113-116页 |
·试验二:油菜整株水田旋耕埋覆试验 | 第116-118页 |
·试验三:野稗整株水田旋耕埋覆试验 | 第118-121页 |
·试验四:油菜根茬水田旋耕埋覆试验(改进后刀辊) | 第121-123页 |
·试验五:水稻田高茬秸秆旋耕埋覆试验(改进后刀辊) | 第123-125页 |
·试验六:旱地高植被整株旋耕埋覆试验(改进后刀辊)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8-131页 |
·主要结论 | 第128-129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29-130页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附录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142页 |
专利 | 第141页 |
学术论文 | 第141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41-142页 |
附录2:Matlab程序代码 | 第142-164页 |
第2.4 节 程序代码 | 第142-149页 |
第3.2 节 程序代码 | 第149-155页 |
第3.3节 程序代码 | 第155-159页 |
第4.4节 程序代码 | 第159-163页 |
第4.5 节 程序代码 | 第163-164页 |
附录3:田间试验数据汇总 | 第164-176页 |
1、试验一 | 第164-166页 |
2、试验二 | 第166-167页 |
3、试验三 | 第167-169页 |
4、试验四 | 第169-171页 |
5、试验五 | 第171-175页 |
6、试验六 | 第175-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