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生物质能源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生物质能 | 第12-13页 |
·能源作物与能源植物 | 第13-14页 |
·生物质能源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植物细胞壁组成结构 | 第15-19页 |
·细胞壁结构 | 第15-16页 |
·细胞壁化学组成 | 第16-19页 |
·小麦和水稻秸秆及其木质纤维利用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小麦和水稻秸秆利用现状 | 第19-21页 |
·小麦和水稻秸秆降解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小麦和水稻秸秆细胞壁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第一部分:小麦种质资源秸秆细胞壁组分和酶解产糖效率的初步研究 | 第25-4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5-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5-26页 |
·农艺性状考查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生物质稀酸预处理及酶解 | 第26页 |
·生物质稀碱预处理及酶解 | 第26-27页 |
·细胞壁多糖成分提取和测定 | 第27-28页 |
·细胞壁木质素含量测定 | 第28-29页 |
·比色法测定六碳糖和五碳糖 | 第29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0页 |
·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 | 第30-31页 |
·小麦秸秆降解产糖多样性 | 第31-33页 |
·小麦秸秆细胞壁组分多样性 | 第33-34页 |
·小麦农艺性状、秸秆降解产糖及细胞壁组分相关性分析 | 第34-40页 |
4 讨论 | 第40-44页 |
·小麦种质资源多样性 | 第40页 |
·小麦生物学特性与秸秆特征之间关系 | 第40页 |
·酶浓度对小麦秸秆酶解产糖的影响 | 第40-41页 |
·小麦细胞壁组分的特征 | 第41-44页 |
第二部分:小麦和水稻细胞壁关键结构因子的鉴定 | 第44-7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44-49页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9页 |
·生物质稀酸预处理及酶解 | 第45页 |
·生物质稀碱预处理及酶解 | 第45-46页 |
·比色法测定六碳糖和五碳糖 | 第46页 |
·GCMS测定半纤维素单糖组成 | 第46-47页 |
·HPLC测定木质素单体组成 | 第47页 |
·纤维素结晶度测定 | 第47-48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48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66页 |
·材料的选取及细胞壁组分测定 | 第49-51页 |
·纤维素降解效率分析 | 第51-56页 |
·细胞壁扫描电镜观察 | 第56-57页 |
·细胞壁结构因子鉴定 | 第57-62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62-64页 |
·小麦和水稻的比较 | 第64-66页 |
4 讨论 | 第66-69页 |
·细胞壁组成对生物质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66页 |
·细胞壁精细结构与生物质降解效率机理解析 | 第66-67页 |
·遗传改良细胞壁的可行性分析 | 第67-69页 |
5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5页 |
附录Ⅰ 常用试剂的配方 | 第85-86页 |
附录Ⅱ 实验仪器 | 第86-87页 |
附录Ⅲ 材料编号 | 第87-89页 |
附录Ⅳ 标准曲线 | 第89-92页 |
附录Ⅴ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92-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