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相关问题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案情介绍及争议问题 | 第10-14页 |
| 一、 案情介绍 | 第10-11页 |
| (一) 邹定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 | 第10-11页 |
| (二) 湖南野力型材有限公司拖欠劳动报酬案 | 第11页 |
| 二、 案件的争议问题 | 第11-14页 |
| (一) 所欠工资是否为劳动报酬 | 第11-12页 |
| (二) 拒不支付行为如何认定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 | 第14-29页 |
| 一、 犯罪构成要件 | 第14-16页 |
| (一) 犯罪主体 | 第14页 |
| (二) 犯罪主观方面 | 第14-16页 |
| (三) 犯罪客体 | 第16页 |
| (四) 犯罪客观方面 | 第16页 |
| 二、 厘清劳动报酬 | 第16-22页 |
| (一) 劳动报酬的范围 | 第16-19页 |
| (二) 劳动报酬产生的依据 | 第19-20页 |
| (三) 劳动报酬的优先权 | 第20-22页 |
| 三、 认定拒不支付 | 第22-29页 |
| (一) 认定拒不支付的原则 | 第22-24页 |
| (二) 拒不支付的行为方式 | 第24-26页 |
| (三) 拒不支付的时限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案件的研究结论 | 第29-35页 |
| 一、 案件的解决 | 第29-33页 |
| (一) 非法用工者是犯罪主体 | 第29-30页 |
| (二) 认定拒不支付的前提是行为人“有能力” | 第30-31页 |
| (三) 拒不支付时限的统一 | 第31-32页 |
| (四)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案标准 | 第32-33页 |
| 二、 两案比较 | 第33-35页 |
| 结语 | 第35-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个人简历 | 第39-40页 |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