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3页 |
·水稻株高的相关概念 | 第9-12页 |
·水稻矮秆基因的分类 | 第10-11页 |
·水稻矮秆基因的命名 | 第11-12页 |
·水稻矮秆材料的获得 | 第12-13页 |
·水稻矮秆基因定位的方法与现状 | 第13-19页 |
·水稻矮秆基因的定位方法 | 第13-14页 |
·水稻株高的QTL研究 | 第14-17页 |
·水稻矮秆基因的克隆 | 第17-19页 |
·植物激素对水稻株高的调控 | 第19-32页 |
·赤霉素对水稻株高的调控 | 第20-25页 |
·油菜素内酯对水稻株高的调控 | 第25-30页 |
·独脚金内酯对水稻株高的调控 | 第30-3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滇粳优1号与NIL的表型比较与分析 | 第33-43页 |
摘要 | 第33-3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茎秆细胞学观察 | 第35-36页 |
·亲本对外源GA、BR的敏感性测定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滇粳优1号与NIL的表型观察与比较 | 第36-39页 |
·滇粳优1号与NIL的茎秆细胞学观察 | 第39-40页 |
·滇粳优1号与NIL的激素敏感性检测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Sdd7(t)的精细定位 | 第43-51页 |
摘要 | 第43-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DNA样品的制备 | 第44页 |
·标记分析 | 第44-45页 |
·Sdd7(t)的遗传分析 | 第45页 |
·基因定位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亲本高度随生育期的演变 | 第46页 |
·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 | 第46-48页 |
·矮秆基因的初定位 | 第48页 |
·矮秆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的预测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 第51-55页 |
·全文总结 | 第51-52页 |
·显性半矮秆基因Sdd7(t)的精细定位 | 第51页 |
·该半矮秆基因对茎秆细胞长度无显著影响 | 第51-52页 |
·NIL的矮化不是由GA、BR的信号转导途径缺陷引起 | 第52页 |
·Sdd7(t)的多效性 | 第52页 |
·全文讨论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