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品质性状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对氮肥的响应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6页
 摘要第12页
 1 小麦品质形成及其主要指标第12-15页
   ·小麦品质及主要指标第12-13页
   ·小麦籽粒淀粉及其组分与品质的关系第13页
   ·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与品质的关系第13-14页
   ·小麦籽粒GMP与品质的关系第14-15页
   ·小麦籽粒HMW-GS与品质的关系第15页
 2 氮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第15-20页
   ·叶面喷施氮肥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第16-17页
   ·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第17-20页
 3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分离与分析技术及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第20-21页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分离技术与化学组分分析技术第20页
   ·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第20-21页
 4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化学组分与品质性状空间变异规律第21-22页
   ·小麦籽粒不同组织化学组分的差异第21页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化学组分与品质性状的空间变异规律第21-22页
 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34页
 Abstract第34-36页
第二章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化学组分与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第36-58页
 摘要第36-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39页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第37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7-39页
   ·数据分析与利用第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51页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化学组分含量的差异第39-46页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品质性状分布的差异第46-48页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化学组分含量和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第48-51页
 3 讨论第51-53页
 4 结论第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Abstract第56-58页
第三章 叶面喷施氮肥对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第58-74页
 摘要第58-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9页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第59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59页
   ·数据分析与利用第5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9-69页
   ·总蛋白质含量第60-61页
   ·各蛋白质组分含量第61-62页
   ·GMP含量第62-63页
   ·总HMW-GS含量第63-64页
   ·各基因位点编码的HMW-GS含量第64-65页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组分含量间相关性分析第65-69页
 3 讨论第69-70页
 4 结论第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Abstract第73-74页
第四章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及其组分的氮素来源第74-90页
 摘要第7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4-76页
   ·试验设计第74-75页
   ·取样与测定方法第75页
   ·数据分析与利用第75-7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6-83页
   ·花前植株吸收氮素在开花期各器官中的分配第76页
   ·花前各器官不同时期贮藏氮素对小麦籽粒的贡献第76页
   ·不同时期植株吸收氮素在成熟期各器官中的分配第76-79页
   ·不同时期植株吸收氮素在籽粒不同部位中的分配第79页
   ·不同时期植株吸收氮素在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及其组分中的分配第79-83页
 3 讨论第83-85页
   ·不同时期的氮素在不同器官中分配规律第83页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及其组分的氮素来源第83-85页
 4 结论第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Abstract第88-90页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第90-102页
 摘要第90页
 1 讨论第90-94页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化学组分与品质性状的空间分布规律第90-91页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含量对叶面喷施氮肥响应的基因型差异第91-92页
   ·叶面喷施氮肥对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调控效应第92-93页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及其组分的氮素来源第93-94页
 2 结论第94-95页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化学组分与品质性状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第94-95页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及其组分对叶面喷施氮肥的响应显著第95页
   ·不同时期植株吸收氮素对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影响有差异第95页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95-96页
 4 研究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Abstract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ED光源对花生以及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下一篇: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Sdd7(t)的遗传分析与精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