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导论 | 第11-2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主要概念的界定与厘清 | 第12-17页 |
·税权 | 第12-15页 |
·国家税权与政府税权 | 第15页 |
·税权配置、税收分权与财政分权 | 第15-17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国外的研究 | 第18-19页 |
·国内的研究 | 第19-23页 |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主要观点 | 第23-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主要观点 | 第25-26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6-28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26-27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27-28页 |
2 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的理论分析 | 第28-54页 |
·效率与公平:理想税权配置的标准 | 第28-41页 |
·税收债务关系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 | 第28-29页 |
·税权配置的效率 | 第29-38页 |
·税权配置的公平 | 第38-40页 |
·税权配置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第40-41页 |
·三个假设:分析的基本前提 | 第41-47页 |
·有限理性 | 第41-43页 |
·机会主义行为 | 第43-46页 |
·不完全信息 | 第46-47页 |
·税权配置中的中央、地方关系 | 第47-49页 |
·中央与地方间的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47-48页 |
·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的博弈分析 | 第48-49页 |
·税权配置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 | 第49-52页 |
·交易成本与税权配置制度化 | 第50-51页 |
·交易成本与税权配置方式的选择 | 第51页 |
·二元选择模型的构建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3 中国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的效率与公平分析 | 第54-83页 |
·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的历史演进 | 第54-67页 |
·1950—1978 年:“统收统支”体制下的税权集中 | 第54-57页 |
·1979—1993 年:“财政包干”体制下的税权下放 | 第57-60页 |
·1994 年至今:分税制下的税权集中 | 第60-65页 |
·当前中国税权配置格局 | 第65-67页 |
·中国税权纵向配置的特点 | 第67页 |
·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的效率考察 | 第67-76页 |
·效率的度量标准 | 第67-68页 |
·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68-73页 |
·税收分权对地方征税积极性的影响 | 第73-76页 |
·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的公平考量 | 第76-82页 |
·税权配置中的起点公平 | 第77-78页 |
·税权配置中的结果公平 | 第78-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4 中国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的制度需求与供给分析 | 第83-106页 |
·税权配置制度供求模型 | 第83-85页 |
·中国税权配置的制度需求 | 第85-95页 |
·税权配置改革的内在驱动力 | 第85-89页 |
·税权配置改革的外部压力 | 第89-95页 |
·中国税权配置的制度供给 | 第95-100页 |
·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的正式制度 | 第95-99页 |
·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中的非正式制度 | 第99-100页 |
·税权配置制度供需失衡分析 | 第100-105页 |
·失衡的集中表现 | 第100-101页 |
·制度供给中的路径依赖 | 第101-103页 |
·异化的公平效率观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5 优化中国中央与地方税权配置的路径选择 | 第106-124页 |
·关于最优分权“度”的反思 | 第106页 |
·行政还是法治——基于扩展性成本方法模型的讨论 | 第106-109页 |
·扩展性成本方法的基本模型 | 第107-108页 |
·模型的推论与适用 | 第108-109页 |
·税权配置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第109-113页 |
·高度分权的美国模式 | 第109-110页 |
·相对分权的日本模式 | 第110-111页 |
·相对集权的德国模式 | 第111-112页 |
·高度集权的法国模式 | 第112页 |
·不同模式税权配置的国际经验:简单总结 | 第112-113页 |
·优化中国税权配置的框架设计 | 第113-122页 |
·税权配置优化的方向 | 第113-114页 |
·税权配置优化的原则 | 第114-117页 |
·税权配置优化的制度构建 | 第117-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6 结语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