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助游游客视角的旅游移动应用接受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现实背景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1-45页 |
·移动应用 | 第21-25页 |
·什么是移动应用 | 第21-2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旅游移动应用的内涵及相关研究 | 第23-25页 |
·技术接受模型及相关理论 | 第25-31页 |
·理性行为理论 | 第25-26页 |
·计划行为理论 | 第26-28页 |
·技术接受模型及扩展 | 第28-31页 |
·感知互动性理论 | 第31-37页 |
·感知互动性的定义 | 第31-33页 |
·感知互动性的维度 | 第33-35页 |
·感知互动性的接受意愿的关系 | 第35-37页 |
·感知风险理论 | 第37-41页 |
·感知风险概念 | 第37页 |
·感知风险维度 | 第37-40页 |
·感知风险的与接受意愿的关系 | 第40-41页 |
·移动应用的接受行为研究 | 第41-42页 |
·文献综述总结与述评 | 第42-45页 |
3. 研究设计 | 第45-51页 |
·变量释义 | 第45-47页 |
·研究假设 | 第47-49页 |
·研究模型 | 第49-51页 |
4 问卷设计 | 第51-63页 |
·访谈研究 | 第51-53页 |
·访谈对象 | 第51页 |
·访谈内容与方式 | 第51-52页 |
·访谈结果与讨论 | 第52-53页 |
·问卷设计 | 第53-63页 |
·变量测量 | 第53-57页 |
·问卷设计 | 第57页 |
·前测与问卷修订 | 第57-63页 |
5.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63-109页 |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 第63-64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4-68页 |
·样本个体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4-66页 |
·变量数据结果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6-68页 |
·信度分析 | 第68-69页 |
·因子分析 | 第69-75页 |
·前因变量间的因子分析 | 第69-74页 |
·中介变量行为意愿的因子分析 | 第74页 |
·结果变量实际行为的因子分析 | 第74-75页 |
·方差分析 | 第75-97页 |
·性别对各因子的独立样本T检验 | 第75-76页 |
·年龄对各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76-82页 |
·学历对各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82-85页 |
·职业对各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85-91页 |
·收入对各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91-93页 |
·移动应用使用经验方差分析 | 第93-97页 |
·相关分析 | 第97-100页 |
·行为意愿与前因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98-99页 |
·实际行为与前因变量的相关分析 | 第99-100页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100-109页 |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第100-103页 |
·结构方程模型修正 | 第103-105页 |
·结构方程的二次修正 | 第105-106页 |
·修正后的结构模型 | 第106-109页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109-117页 |
·研究结果讨论 | 第109-111页 |
·假设检验 | 第109页 |
·研究结论 | 第109-111页 |
·旅游移动应用开发推广策略 | 第111-114页 |
·紧抓应用实质,满足用户需求是基础 | 第111-112页 |
·扩大用户基数,注重口碑造良性循环 | 第112页 |
·关注用户体验,好用易用降低距离感 | 第112-113页 |
·渠道全面展开,获取和使用全无难度 | 第113页 |
·注重用户区隔,设计与推广有所侧重 | 第113-11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研究创新 | 第114页 |
·研究局限 | 第114-115页 |
·研究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9页 |
附录 | 第129-133页 |
作者简历及在校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