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改革的缔约分析--山西省煤矿改革的案例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导论 | 第11-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4-15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 2 矿产权制度历史与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 ·矿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7-20页 |
| ·传统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1978年) | 第17-18页 |
|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 第18-20页 |
| ·矿产权缔约的研究文献 | 第20-26页 |
| ·国内煤炭资源整合相关研究 | 第26-29页 |
| 3 煤矿改革中缔约各方的博弈 | 第29-44页 |
| ·产权缔约的分析框架 | 第29-33页 |
| ·重新缔约的动力 | 第29-30页 |
| ·缔约相关利益方 | 第30-31页 |
| ·影响缔约成功的因素 | 第31-33页 |
| ·缔约主体 | 第33-35页 |
| ·重新缔约博弈模型 | 第35-44页 |
| ·模型设定及参数 | 第36-37页 |
| ·静态博弈模型 | 第37-41页 |
| ·议价的选择 | 第41-44页 |
| 4 山西煤矿改革的案例研究 | 第44-59页 |
| ·煤矿改革的动力和成效 | 第45-49页 |
| ·煤矿改革的动力 | 第45-47页 |
| ·煤矿改革的成效 | 第47-49页 |
| ·矿产权缔约的变迁过程 | 第49-52页 |
| ·第一阶段:煤矿承包权放开 | 第49-50页 |
| ·第二阶段:推行有偿使用制度 | 第50-51页 |
| ·第三阶段:煤矿的兼并重组大整合 | 第51-52页 |
| ·影响缔约决策的参数分析 | 第52-54页 |
| ·缔约成功的促成因素 | 第54-57页 |
| ·外部性效应显著 | 第54-56页 |
| ·规模效应 | 第56-57页 |
| ·缔约失败的影响因素 | 第57-59页 |
| ·整合方式的选定 | 第57页 |
| ·信息不对称问题 | 第57-59页 |
| 5 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59-62页 |
|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 ·政策启示 | 第60-61页 |
| ·进一步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