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炼金中溶解氧监测技术研究及仪器设计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Winkler法 | 第12-13页 |
| ·电流测定法(Clark溶氧电极) | 第13-14页 |
| ·分光光度法 | 第14页 |
| ·目视比色法 | 第14-15页 |
| ·电导检测法 | 第15页 |
| ·荧光猝灭法 | 第15-17页 |
| ·湿法炼金溶解氧监测要求 | 第17-18页 |
|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湿法炼金中的溶解氧检测原理 | 第20-26页 |
| ·概述 | 第20页 |
| ·荧光的产生机理 | 第20-21页 |
| ·荧光猝灭原理 | 第21-23页 |
| ·基于荧光猝灭原理的溶解氧检测 | 第23-24页 |
| ·湿法炼金中的溶解氧监测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仪器整体结构设计 | 第26-32页 |
| ·监测仪器系统组成 | 第26页 |
| ·机械结构 | 第26-27页 |
| ·光学系统 | 第27-29页 |
| ·光路结构图 | 第27-28页 |
| ·氧光化学传感膜 | 第28-29页 |
| ·硬件软件系统概述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2-48页 |
| ·仪器硬件系统概述 | 第32-33页 |
| ·电源模块 | 第33-34页 |
| ·光源模块 | 第34-36页 |
| ·光源驱动 | 第34-35页 |
| ·参考光源 | 第35-36页 |
| ·光电检测模块 | 第36-42页 |
| ·光电二极管及其噪声分析 | 第36-38页 |
| ·光电转换与噪声分析 | 第38-41页 |
| ·放大滤波模块 | 第41-42页 |
| ·信号检测与调理模块 | 第42-44页 |
| ·相移检测 | 第42-43页 |
| ·检波与均值电路 | 第43-44页 |
| ·温度检测 | 第44-45页 |
| ·数字模块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8-54页 |
|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48-51页 |
| ·主控程序设计 | 第48-50页 |
| ·数据采集与转换程序设计 | 第50-51页 |
|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现场应用 | 第54-72页 |
| ·实验室溶解氧测量实验 | 第54-64页 |
| ·实验装置 | 第54-55页 |
| ·实验设计 | 第55-60页 |
| ·影响因素测试 | 第60-63页 |
| ·监测仪稳定性测试 | 第63-64页 |
| ·实地实验 | 第64-71页 |
| ·无氧水对比实验 | 第65-66页 |
| ·反应槽鼓风对比实验 | 第66-67页 |
| ·通风量实验 | 第67-68页 |
| ·稳定性实验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6页 |
| ·总结 | 第72-74页 |
| ·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及主要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