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Ni-Al2O3氰化氢水解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HCN废气的来源及危害 | 第12-15页 |
·HCN的性质及危害 | 第12-13页 |
·HCN的来源 | 第13-15页 |
·HCN的脱除方法 | 第15-18页 |
·吸收法 | 第15-16页 |
·吸附法 | 第16页 |
·燃烧法 | 第16-17页 |
·催化氧化法 | 第17-18页 |
·催化水解法 | 第18页 |
·活性氧化铝 | 第18-22页 |
·氧化铝的性质及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19-21页 |
·活性氧化铝的孔结构 | 第21页 |
·活性氧化铝表面酸性的调变 | 第21-22页 |
·活性氧化铝水热稳定性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及分析 | 第23-31页 |
·实验主要仪器及材料 | 第23-25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25页 |
·催化反应实验流程 | 第25-26页 |
·分析及表征方法 | 第26-30页 |
·质量流量计校正 | 第26-27页 |
·水汽含量控制 | 第27-28页 |
·HCN气体的分析测定 | 第28-29页 |
·净化效率计算 | 第29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60页 |
·催化剂活性组分筛选 | 第31-34页 |
·活性组分筛选 | 第31-32页 |
·铜负载量的影响 | 第32页 |
·其他活性组分的影响 | 第32-33页 |
·镍负载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催化反应单因素实验 | 第34-39页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水汽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体积空速的影响 | 第36-37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氧气及一氧化碳的影响 | 第38-39页 |
·转化率实验 | 第39-42页 |
·氧气和一氧化碳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气氛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40-41页 |
·反应温度对氨气及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 第41-42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2-54页 |
·比表面及孔径分布 | 第42-43页 |
·SEM形貌观察 | 第43-47页 |
·X-Ray衍射(XRD)分析 | 第47-49页 |
·X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49-54页 |
·催化剂反应机理初步探讨 | 第54-59页 |
·HCN与H_2O的热力学反应 | 第54-55页 |
·O_2与HCN的热力学反应 | 第55-56页 |
·CO与HCN的热力学反应 | 第56-57页 |
·CuO与HCN的热力学反应 | 第57-58页 |
·混合气中其他气体与CuO的热力学反应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建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9-70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