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相关概念 | 第18-22页 |
(一) 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二) 实施意义 | 第19-22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一) 公共服务理论 | 第22-23页 |
(二) 公共政策理论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怒江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地方项目实施现状及问题 | 第24-33页 |
一、实施现状 | 第24-27页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27-33页 |
(一) 项目实施的规模偏小 | 第27-28页 |
(二) 项目实施的保障经费欠缺 | 第28-29页 |
(三) 项目实施的宣传广度和力度不强 | 第29-30页 |
(四) 项目实施的政策措施不完善 | 第30页 |
(五) 项目实施的管理服务难度大 | 第30-31页 |
(六) 志愿者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 第31-32页 |
(七) 志愿者后续就业问题亟待解决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怒江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地方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9页 |
一、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的原因 | 第33-34页 |
(一) 经费保障力度不高 | 第33-34页 |
(二) 基层项目配套政策的落实不到位 | 第34页 |
二、项目办和团组织层面的原因 | 第34-37页 |
(一) 项目资金投入不足 | 第35页 |
(二) 运行机制不健全 | 第35-37页 |
三、志愿者个人层面的原因 | 第37-38页 |
(一) 服务意识缺失 | 第37页 |
(二) 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 第37页 |
(三) 服务能力不足 | 第37-38页 |
(四) 其他原因 | 第38页 |
四、用人单位层面的原因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实施对策 | 第39-48页 |
一、合理确定实施规模 | 第39-40页 |
(一) 做好需求调查 | 第39-40页 |
(二) 做好供需结合 | 第40页 |
二、完善组织机构建设、狠抓落实 | 第40-42页 |
(一) 完善组织机构建设 | 第40页 |
(二) 完善项目落实的各项措施 | 第40-41页 |
(三) 形成合力,推动项目实施新局面 | 第41-42页 |
三、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服务机制 | 第42-45页 |
(一) 完善志愿者的招募选拔机制 | 第42-43页 |
(二) 健全岗前培训工作机制 | 第43页 |
(三) 完善项目实施服务管理机制 | 第43-45页 |
四、完善“西部计划”云南地方项目期满志愿者就业服务工作 | 第45-48页 |
(一) 高位推动、健全工作机制 | 第45页 |
(二) 提高认识、把握工作原则 | 第45-46页 |
(三) 多方联动,整合资源就业平台 | 第46页 |
(四) 系统管理,建立就业服务网络平台 | 第46-47页 |
(五) 加大宣传,营造就业服务良好氛围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