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3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16-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6-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节“民工荒”研究文献综述 | 第22-39页 |
·基于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民工荒”成因 | 第22-34页 |
·关于“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 | 第34-39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拟实现的创新 | 第39-43页 |
·研究思路 | 第39-41页 |
·研究方法 | 第41页 |
·拟实现的创新点 | 第41-43页 |
第二章 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 | 第43-65页 |
第一节 “民工荒”背景下剩余劳动力数量的研究回顾 | 第43-49页 |
·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度方法 | 第43-46页 |
·估计结果及其不足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再审视 | 第49-55页 |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基本模型 | 第49-52页 |
·刘易斯模型的扩展和“刘易斯转折点” | 第52-55页 |
第三节 “刘易斯转折点”的实证检验 | 第55-63页 |
·传统部门劳动力边际生产力的测算方法 | 第55页 |
·计量模型与检验方法选择 | 第55-58页 |
·指标选择和数据说明 | 第58-59页 |
·模型估计结果 | 第59-62页 |
·“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 | 第62-63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三章 “民工荒”与工资水平上涨 | 第65-101页 |
第一节 劳动剩余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上升——经验与理论解释 | 第65-75页 |
·劳动力剩余下的工资水平上升——已有理论与经验证据 | 第65-71页 |
·本章研究的理论工具 | 第71-75页 |
第二节 制度、迁移模式与工资上升需求 | 第75-91页 |
·非永久性迁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模式 | 第76-78页 |
·国外关于非永久性迁移成因的研究 | 第78-81页 |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非永久性迁移成因 | 第81-86页 |
·非永久性迁移与工资上升需求 | 第86-91页 |
第三节 制度供给不足与“民工荒” | 第91-99页 |
·地方政府的资本偏向与制度供给不足 | 第92-95页 |
·农民工集体失声与制度供给不足 | 第95-9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四章 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消费水平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101-130页 |
第一节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特征 | 第101-105页 |
·从供需均衡角度看消费需求不足 | 第102-103页 |
·从消费需求地位及其贡献度角度看消费需求不足 | 第103-105页 |
第二节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过慢是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成因 | 第105-114页 |
·消费需求不足的理论基础 | 第105-107页 |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过慢与消费需求不足实证分析 | 第107-112页 |
·务农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 第112-114页 |
第三节 提高农民工工资是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关键 | 第114-117页 |
·农民工工资水平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国民人均收入比重 | 第114-115页 |
·农民工工资增速实证分析 | 第115-117页 |
第四节 提高农民工工资是提高农村居民务农收入的主要因素 | 第117-129页 |
·我国农地规模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 第118-122页 |
·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 第122-129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五章 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130-156页 |
第一节 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130-138页 |
·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第130-133页 |
·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 第133-136页 |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相关对策——文献回顾 | 第136-138页 |
第二节 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与技术进步 | 第138-145页 |
·农民工工资水平与技术进步——市场供给视角 | 第139-141页 |
·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视角 | 第141-145页 |
第三节 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与人力资本投资 | 第145-151页 |
·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与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增长 | 第145-148页 |
·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增长 | 第148-151页 |
第四节 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效率工资理论的解释 | 第151-155页 |
·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与劳动力队伍的质量 | 第152页 |
·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与工作努力程度提高 | 第152-154页 |
·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流动性与企业的生产率 | 第154-155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55-156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56-164页 |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逻辑与研究结论 | 第156-159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159-164页 |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将农民工福利纳入输入地地方政府目标 | 第159-160页 |
·消除城乡分割格局,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 第160页 |
·进一步深化工会体制改革,鼓励农民工加入工会 | 第160-162页 |
·进一步扩宽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农民工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 | 第162-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74页 |
致谢 | 第174-175页 |
附录 | 第175-180页 |
个人简历与科研成果 | 第180-181页 |
教育背景 | 第180页 |
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180-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