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本文应用的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17页 |
·数据来源 | 第17页 |
·区域划分说明 | 第17页 |
·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2 循环农业发展的理论背景及其技术支撑 | 第18-24页 |
·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8-19页 |
·生态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循环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 第20-21页 |
·循环农业的产生 | 第20页 |
·循环农业的发展 | 第20-21页 |
·循环农业内涵及基本原则 | 第21-23页 |
·循环农业的内涵 | 第21-22页 |
·循环农业的基本原则 | 第22-23页 |
·循环农业的技术支撑 | 第23-24页 |
·以减量化原则为基础的节约型技术 | 第23页 |
·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技术 | 第23页 |
·生物能源技术 | 第23页 |
·农村清洁社区建设技术 | 第23-24页 |
3 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的概况与必要性 | 第24-32页 |
·安徽省农业发展概况 | 第24-26页 |
·自然资源状况 | 第24页 |
·种植结构 | 第24页 |
·农业生产的特征 | 第24-26页 |
·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的概况 | 第26-29页 |
·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取得一定进展 | 第26-28页 |
·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 第28-29页 |
·安徽省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 | 第29-32页 |
·水资源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 | 第29-30页 |
·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 第30页 |
·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低,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尚未形成 | 第30页 |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生产环境恶化 | 第30-32页 |
4 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障碍分析 | 第32-44页 |
·循环农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37页 |
·循环农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2-33页 |
·指标内容的选取 | 第33-35页 |
·循环农业发展水平指数的测算 | 第35-37页 |
·评价结果 | 第37-41页 |
·纵向比较结果的评价 | 第37-39页 |
·横向比较结果的评价 | 第39-41页 |
·障碍因素分析 | 第41-44页 |
·循环农业发展障碍因素诊断原理 | 第42-43页 |
·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障碍因素诊断 | 第43-44页 |
5 提高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44-50页 |
·指导思想 | 第44页 |
·对策建议 | 第44-50页 |
·加强循环农业思想理念形成,引导农民参与发展 | 第44-45页 |
·构建循环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助推循环农业的发展 | 第45-48页 |
·建立和完善循环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确保循环农业长效发展 | 第48-50页 |
6 总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0页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0-52页 |
附表 | 第5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7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