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13页 |
| ·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 第7-9页 |
| ·我国海洋开发历史进程 | 第9-10页 |
| ·我国日益严峻的海洋环境形势 | 第10-11页 |
|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缺失 | 第11-13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路线图 | 第18-19页 |
| 第2章 科学发展观概述 | 第19-24页 |
| ·科学发展观理论阐述 | 第19-20页 |
| ·科学发展与完善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关系 | 第20-24页 |
| ·完善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 第20-22页 |
| ·科学发展观为完善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提供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 第22-24页 |
| 第3章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分析 | 第24-31页 |
|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现状 | 第24-27页 |
| ·与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24-26页 |
| ·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 第26页 |
| ·地方对完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探索 | 第26-27页 |
|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1页 |
|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缺乏可操作性 | 第27页 |
|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索赔主体不明确 | 第27-28页 |
| ·海洋损害赔偿范围不明确 | 第28页 |
| ·公益诉讼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28-29页 |
| ·尚未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 | 第29-30页 |
| ·尚未建立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基金 | 第30-31页 |
| 第4章 国外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 第31-34页 |
| ·国际公约 | 第31页 |
| ·美国 | 第31-32页 |
| ·英国和法国 | 第32-33页 |
| ·国外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特色 | 第33-34页 |
| 第5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 第34-41页 |
| ·明确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索赔主体 | 第34-35页 |
| ·索赔主体的确定 | 第34页 |
| ·多个行政机关同时拥有索赔权的处理 | 第34-35页 |
| ·明确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范围 | 第35页 |
| ·建立专业的评估机构、科学的评估依据和标准 | 第35-36页 |
|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体系 | 第36-38页 |
| ·海洋生态损害责任保险应是政策性责任保险 | 第36-37页 |
| ·海洋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应采取强制性投保方式为主,任意责任保险为辅的保险方式 | 第37页 |
| ·确定较为科学的保险费率 | 第37页 |
| ·应该明确保险的适用范围 | 第37-38页 |
| ·建立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 第38-39页 |
| ·适当放宽起诉资格 | 第38页 |
| ·应赋予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 | 第38页 |
| ·举证责任倒置 | 第38-39页 |
| ·建立权力义务制衡机制 | 第39页 |
| ·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 | 第39-40页 |
| ·以人为本,保障公众监督权 | 第40-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注释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