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2章 声学及其仿真基础 | 第15-23页 |
| ·声学基础 | 第15-19页 |
| ·描述声音的基本物理量 | 第15-16页 |
| ·声的客观量度 | 第16-17页 |
| ·声的主观量度——计权声级 | 第17页 |
| ·噪声频谱分析 | 第17-19页 |
| ·声波方程建立 | 第19-20页 |
| ·边界元法简介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驾驶室声学特性仿真 | 第23-45页 |
| ·建立驾驶室结构模型 | 第23-28页 |
| ·软件介绍 | 第23-24页 |
| ·驾驶室结构模型要求 | 第24页 |
| ·驾驶室结构建模原则 | 第24-25页 |
| ·建立驾驶室三维结构模型 | 第25-28页 |
| ·建立驾驶室有限元模型 | 第28-33页 |
| ·Altair/HyperWorks 简介 | 第28-30页 |
| ·驾驶室结构抽取中面 | 第30页 |
| ·单元网格的划分 | 第30-32页 |
| ·焊接单元的模拟 | 第32-33页 |
| ·驾驶室模态分析 | 第33-36页 |
| ·模态分析 | 第33-35页 |
| ·计算与分析 | 第35-36页 |
| ·驾驶室声学仿真 | 第36-44页 |
| ·LMS Virtual.lab Acoustics 简介 | 第36-37页 |
| ·选择驾驶室激励 | 第37-38页 |
| ·建立声腔边界元网格 | 第38-40页 |
| ·建立场点模型 | 第40页 |
| ·驾驶室内部声学仿真 | 第40-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驾驶室声学灵敏度分析 | 第45-56页 |
| ·声学灵敏度理论 | 第45-46页 |
| ·驾驶室谐响应分析 | 第46-49页 |
| ·驾驶室声学灵敏度仿真 | 第49-50页 |
| ·驾驶室声学灵敏度的板块贡献度分析 | 第50-55页 |
| ·面板声学贡献度基本理论 | 第50-52页 |
| ·基于声学板块贡献度的驾驶室降噪策略 | 第52-53页 |
| ·声腔网格分块 | 第53-54页 |
| ·基于声学灵敏度的板块贡献度分析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驾驶室结构改进 | 第56-67页 |
| ·驾驶室降噪措施 | 第56-57页 |
| ·选择底板加强筋布置方案 | 第57-63页 |
| ·加强筋布置方案 | 第57-60页 |
| ·底板的模态分析 | 第60-63页 |
| ·改进后驾驶室模态分析 | 第63-64页 |
| ·改进后驾驶室声学仿真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