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导语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概念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国外发展历史 | 第14-17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2 反垄断私人诉讼的功能与模式 | 第18-25页 |
·私人诉讼的功能 | 第18-22页 |
·赔偿损失的功能 | 第18-19页 |
·威慑的功能 | 第19-20页 |
·救济的功能 | 第20-22页 |
·反垄断私人诉讼的模式 | 第22-25页 |
3 评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 第25-35页 |
·原告资格 | 第26-27页 |
·案件管辖权 | 第27-28页 |
·私人诉讼程序与反垄断公共执法程序 | 第28-30页 |
·损害赔偿额 | 第30-31页 |
·举证责任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4 我国反垄断私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 第35-55页 |
·明确反垄断私人诉讼原告资格范围 | 第35-41页 |
·赋予间接购买者原告资格 | 第35-37页 |
·赋予社会团体有限的诉权 | 第37-38页 |
·引入集团诉讼程序,增强对消费者原告资格的保护 | 第38-41页 |
·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 第41-43页 |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及诉讼费用 | 第43-54页 |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 第43-52页 |
·合理分配诉讼费用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