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艺术论文--建筑艺术作品的保护、修缮和仿造论文

温和地区旧建筑保护与改造技术研究--以昆明市文明街区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研究背景第14-17页
     ·旧城改造加速的时代背景第14-15页
     ·旧建筑的再生价值第15页
     ·能源、环境危机下当今建筑界绿色生态意识的加强第15-16页
     ·建筑的地域气候特色,基于温和地区气候分析第16-17页
   ·研究的问题域和内容第17-20页
     ·旧建筑的分类与文中定义第17-18页
     ·保护与改造第18-20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技术策略):原理、策略、技术措施推广第20-21页
   ·研究的方法和论文框架第21-22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论文框架第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国内外旧建筑保护与改造沿革第23-36页
   ·欧洲旧建筑保护与改造的发展进程第23-29页
     ·作为纪念物的古迹时期第24-25页
     ·现代保护理论的酝酿第25页
     ·风格式修复时期第25-26页
     ·现代保护理论及旧建筑改造萌芽期第26-27页
     ·传统延续性及可持续发展下的保护与改造第27-29页
   ·其他国家旧建筑保护与改造的发展进程第29-31页
     ·美国旧建筑的保护与改造进程第29-30页
     ·日本旧建筑的保护与改造进程第30-31页
   ·国内旧建筑保护发展进程第31-34页
     ·建筑和名胜保护的进程第32页
     ·保护范围的扩大第32-33页
     ·法制化及保护种类不断充实是必然趋势第33-34页
   ·国内旧建筑改造发展进程第34-35页
     ·国内旧建筑改造的萌芽期第34页
     ·国内旧建筑改造的探索期第34页
     ·国内旧建筑改造的生态技术发展期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文明街区与旧建筑现状解析第36-71页
   ·昆明文明街历史街区概况第36-39页
     ·区位分析第36页
     ·现状分析、评价第36-37页
     ·街区综合价值分析第37-39页
   ·昆明文明街区保护与改造进程第39-40页
     ·建筑遗产保护为中心的单一体系保护第39页
     ·保护范围扩大至城市和建筑群的保护阶段第39页
     ·法制化的健全及保护体系完善阶段第39-40页
     ·2000年后文明街区保护改造第40页
   ·文明街区旧建筑及其价值第40-43页
     ·建筑遗产(文物建筑)第41-42页
     ·特殊历史意义的历史建筑第42-43页
     ·历史建筑及一般性旧建筑第43页
   ·昆明典型“一颗印”式民居建筑与室内热环境实测第43-67页
     ·昆明气候环境与“一颗印”式民居建筑第43-45页
     ·昆明地区“一颗印”式民居的建筑形制与文化第45-49页
     ·“一颗印”民居建筑热环境测试分析第49-67页
   ·街区旧建筑问题归纳与研究方向第67-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文明街区旧建筑木构架的修复第71-94页
   ·木材简述以及腐蚀对木材强度的影响和检测方法第71-76页
     ·木材概述第71页
     ·木材的腐蚀第71-74页
     ·木构造旧建筑检测技术第74-76页
   ·文明街区旧建筑木构架损坏研究第76-80页
     ·文明街区旧建筑木构架系统破坏原因第76页
     ·文明街区木构造旧建筑损害调查项目第76-80页
   ·木构架旧建筑损坏评估第80-93页
     ·木材材质评估第81页
     ·结构构件损坏评估第81-82页
     ·非结构构件损坏评估第82页
     ·结构构件挠度及错位评估第82-83页
     ·木构架整体性评估第83页
     ·构材评估后的建议第83-84页
     ·木构造建筑遗产修复措施第84-93页
     ·木构造旧建筑的维护第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五章 文明街区旧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修复第94-114页
   ·砖材部分第94-108页
     ·砖材概述第94页
     ·砖面的劣化状况及原因第94-99页
     ·砖面的修复第99-102页
     ·灰缝的修复第102-104页
     ·砖墙损坏的观察与检测仪器第104-105页
     ·砖墙的修复第105-106页
     ·砖墙的补强第106-108页
   ·传统“一颗印”夯土墙部分第108-113页
     ·夯土墙概述第108页
     ·夯土墙的劣化状况及原因第108-110页
     ·夯土墙的修复第110-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六章 文明街区旧建筑改造及生态措施第114-145页
   ·文明街各类旧建筑日照分析第114-121页
     ·文明街区空间格局与日照分析第114-116页
     ·各类旧建筑不同朝向冬至日0.9米高日照分析第116-118页
     ·各类旧建筑不同朝向冬至日1.6米高日照分析第118-120页
     ·旧建筑冬至日0.9米与1.6米高日照分析对比第120页
     ·结论分析第120-121页
   ·文明街区旧建筑结合气候设计分析方法与生态技术探讨第121-123页
   ·典型“一颗印”民居被动式太阳能设计以及其他措施第123-142页
     ·民居正房游春空间冬季太阳辐射分析第123-128页
     ·夏季太阳高度角的分析第128-130页
     ·被动式太阳能房的综合设计第130-136页
     ·维护结构及屋顶的保温措施第136-137页
     ·昆明文明街区旧建筑隔热措施第137-142页
   ·旧建筑改造设计中对于建筑风貌的考虑第142-143页
   ·本章小结第143-145页
第七章 结语、展望与反思第145-149页
   ·结语与展望第145-146页
   ·论文反思第146-149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49-152页
致谢第152-154页
附录一 硕士学习期间参与的项目与发表的论文第154页
附录二 图片说明第154-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楼使用后评价及调适设计研究
下一篇:云南传统民居木构架系列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