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理论综述 | 第13-15页 |
·中国小麦业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 第15页 |
·中国粮食期货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小麦产业发展与期货市场关系的研究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期货市场功能与产业发展——理论基础与作用机理 | 第18-22页 |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理论分析 | 第18-20页 |
·价格发现功能内涵 | 第18页 |
·期货市场定价的理论分析 | 第18-19页 |
·期货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 第19-20页 |
·价格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20-22页 |
·价格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 第20页 |
·产业主体利用期货市场实现价格风险转移的基本原理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小麦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状况实证研究 | 第22-37页 |
·小麦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有关先行性的实证研究 | 第22-27页 |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序列平稳性检验 | 第23页 |
·协整检验 | 第23-25页 |
·Granger 因果检验 | 第25页 |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25-26页 |
·方差分解分析 | 第26-27页 |
·小麦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有关预测性的实证研究 | 第27-31页 |
·理论模型与实证方法 | 第27-28页 |
·计量检验结果及评价 | 第28-31页 |
·小麦期货市场风险转移功能发挥状况实证研究 | 第31-35页 |
·基于风险最小化的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方法 | 第31-32页 |
·套期保值绩效测定方法 | 第32-33页 |
·小麦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比率估计结果 | 第33-34页 |
·小麦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绩效 | 第34-35页 |
·期货市场对河南小麦产业升级的作用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对农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7-46页 |
·期货市场发展对小麦种植结构的影响 | 第37-39页 |
·相关关系 | 第38页 |
·协整关系 | 第38-39页 |
·期货市场发展对小麦业波动性的影响 | 第39-41页 |
·期货市场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 第41-43页 |
·相关关系 | 第41-42页 |
·协整关系 | 第42-43页 |
·期货市场发展对小麦价格的影响 | 第43页 |
·期货市场发展对加工企业的影响 | 第43-45页 |
·实证分析结果对小麦及其上下游产业的启示 | 第45-46页 |
·对小麦种植业的启示 | 第45页 |
·对小麦加工业的启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提高期货市场保障小麦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 第46-53页 |
·提高农产品期货市场效率 | 第46-47页 |
·丰富小麦期货品种及完善期货合约设计 | 第46页 |
·平衡发展套期保值者和投机力量 | 第46-47页 |
·发展机构投资者 | 第47页 |
·完善期货法律和制度 | 第47页 |
·推出小麦期权交易,把补贴政策与期货期权交易结合起来 | 第47-48页 |
·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建立中介组织,促进订单农业发展 | 第48-49页 |
·发展“公司+ 合作社+ 农户”+ “期货+ 订单”的组织模式 | 第48-49页 |
·发展“农户+期货套保基金+期货”的组织模式 | 第49页 |
·政府应积极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有效配置农业资源 | 第49-50页 |
·完善有关信贷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 第50页 |
·完善信息传递渠道和体系 | 第50-51页 |
·通过郑商所形成对主产小麦价格的定价权 | 第51页 |
·借助于期货市场,完善储备粮食政策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