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隐名投资中的问题 | 第10-16页 |
第一节 概念的梳理 | 第10-14页 |
一、 股东的概述 | 第10-12页 |
二、 隐名投资的概述 | 第12-14页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一、 假设前提 | 第14页 |
二、 隐名投资中的问题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使用他人名义型隐名投资中——购股协议的效力问题 | 第16-42页 |
第一节 “使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和“以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区分 | 第16-18页 |
一、 国内学者观点的介绍 | 第16-18页 |
二、 笔者的疑问 | 第18页 |
第二节 代理与“以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 第18-29页 |
一、 代理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 第18-20页 |
二、 普通法系代理制度和大陆法系代理制度的比较 | 第20-22页 |
三、 大陆法系的代理制度 | 第22-28页 |
四、 代理与“以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关系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使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内涵的厘清 | 第29-32页 |
一、 “使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概念的辨明 | 第29-30页 |
二、 “使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类型 | 第30页 |
三、 “使用他人名义”“以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中间地带” | 第30-32页 |
第四节 “使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效力 | 第32-41页 |
一、 “使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效力——学者观点 | 第32-33页 |
二、 以动态系统论为视角——考察使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效力 | 第33-41页 |
第五节 使用他人名义型隐名投资中购股协议的效力问题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我国司法实务的现状及建议的提出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