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平昌县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及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文献述评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 ·本文的创新 | 第13页 |
| ·本文的不足 | 第13-14页 |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 ·社会治安的概念 | 第14页 |
| ·社会治安的特点 | 第14-15页 |
| ·农村社会治安的概念 | 第15-16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 ·社会控制理论 | 第16页 |
| ·社会失范理论 | 第16-17页 |
| ·社会解组理论 | 第17页 |
| 3 平昌县农村社会治安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7-28页 |
| ·平昌县农村社会治安现状 | 第18-20页 |
| ·平昌县农村社会治安取得的成效 | 第20-24页 |
| ·逐步建立社会治安防范体系 | 第21-22页 |
| ·加大了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 第22页 |
| ·探索农村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 第22-24页 |
| ·平昌县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8页 |
| ·农村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 第25-26页 |
| ·盗窃抢劫伤害等刑事犯罪多发 | 第26页 |
| ·非法宗教、封建宗族活动、邪恶势力抬头 | 第26页 |
| ·农村社会治安案件中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 | 第26-27页 |
| ·“黄、赌、毒”呈现蔓延趋势 | 第27页 |
| ·留守儿童问题较为突出 | 第27-28页 |
| 4 平昌县农村治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5页 |
| ·经济因素 | 第28-30页 |
| ·贫富悬殊导致部分农民心理失衡 | 第28-29页 |
| ·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矛盾冲突 | 第29页 |
| ·拜金享乐主义导致盗窃案件频发 | 第29-30页 |
| ·行政因素 | 第30-32页 |
| ·公安机关警力严重不足 | 第30页 |
| ·农村基层政权薄弱 | 第30-31页 |
| ·上级政府辅助力度不够 | 第31-32页 |
| ·文化因素 | 第32-33页 |
| ·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 第32页 |
| ·不良文化传播影响 | 第32-33页 |
| ·农民因素 | 第33-35页 |
| ·农民受教育水平低下,法律意识淡薄 | 第33-34页 |
| ·农民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 第34页 |
| ·社会转型中农民思想观念有冲突 | 第34-35页 |
| 5 平昌县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对策建议 | 第35-40页 |
|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 第35-36页 |
| ·加强农村警务室建设,及时掌握基础动态 | 第36-37页 |
| ·实行村民联户联防机制,提高防控能力 | 第37-38页 |
| ·积极打击和遏制农村刑事犯罪高发态势 | 第38页 |
| ·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 第38-39页 |
| ·借鉴优秀模式经验,推进农村治保会组织建设 | 第39-40页 |
| ·加大农村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 第40页 |
| 6 结束语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