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各类钢结构论文--轻钢结构论文

轻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第9页
 1.2 国内外有关钢框架结构的研究第9-10页
 1.3 国内外有关钢框架抗震设计方法第10-12页
  1.3.1 基于弹性内力和极限承载力的设计方法第10-11页
  1.3.2 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第11页
  1.3.3 基于能量的设计方法第11页
  1.3.4 能力的设计方法第11页
  1.3.5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第11-12页
 1.4 常用的非线性分析方法第12-14页
  1.4.1 非线性静力分析第13页
  1.4.2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第13-14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4-15页
  1.5.1 在钢框架结构动力时程分析方面第14页
  1.5.2 在Push-over方法方面第14-15页
第二章 平面钢框架体系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第15-26页
 2.1 概述第15页
 2.2 单元刚度方程第15-26页
  2.2.1 梁单元第16-18页
  2.2.2 柱单元第18-20页
  2.2.3 考虑刚域的梁柱单元第20-22页
  2.2.4 P—△效应的考虑第22-23页
  2.2.5 节点域剪切变形第23-26页
第三章 平面框架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第26-38页
 3.1 结构运动微分方程第26-27页
  3.1.1 弹性运动微分方程第26页
  3.1.2 弹塑性运动微分方程第26-27页
 3.2 结构运动微分方程的求解第27-29页
 3.3 结构的质量、刚度、阻尼矩阵的确定第29-30页
  3.3.1 质量矩阵第29页
  3.3.2 刚度矩阵第29页
  3.3.3 阻尼矩阵第29-30页
 3.4 地震反应分析步骤第30页
 3.5 时程分析中地震波的选取第30-31页
  3.5.1 地震动强度(振幅)调整第30页
  3.5.2 地震动谱特征考虑第30页
  3.5.3 持续时间考虑第30-31页
 3.6 算例分析第31-38页
  3.6.1 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第31-35页
  3.6.2 结构的滞回特性第35页
  3.6.3 节点域剪切变形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第35-38页
第四章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第38-61页
 4.1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概述第38-39页
 4.2 推倒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步骤第39-42页
  4.2.1 多、单自由度体系的转换第39-41页
  4.2.2 推倒分析方法的实施步骤第41-42页
 4.3 推倒分析方法在抗震性能设计与评估中的应用第42-55页
  4.3.1 N2方法第42-44页
  4.3.2 系数法第44-46页
  4.3.3 能力谱方法第46-52页
  4.3.4 Chopra的改进能力谱方法第52-55页
 4.4 侧向荷载分布模式第55-57页
 4.5 本文提出的简化能力谱方法第57-61页
  4.5.1 等价原则及R-μ关系第57-59页
  4.5.2 弹塑性需求谱的建立第59-60页
  4.5.3 简化能力谱方法第60-61页
第五章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计算实例第61-79页
 5.1 结构一第61-70页
  5.1.1 计算结果分析第62-64页
  5.1.2 不同侧向荷载下的的塑性铰分布情况第64-65页
  5.1.3 考虑节点域变形对整体刚度的影响第65-70页
 5.2 结构二第70-75页
  5.2.1 计算结果分析第70-71页
  5.2.2 塑性铰分布情况第71-75页
 5.3 结构目标位移的确定第75-79页
  5.3.1 结果比较第75-76页
  5.3.2 简化能力谱方法确定目标位移第76-7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第79-80页
 6.2 未来的研究工作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技术的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下一篇:酶法制备手性2-辛醇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