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无障碍系统规划设计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目录 | 第1-7页 |
图表目录 | 第7-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6页 |
·社会人口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 | 第14-15页 |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15页 |
·城市现代化文明发展的需要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目标及方法 | 第16-18页 |
·文献研究 | 第16页 |
·案例调查研究 | 第16-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文献及调查结果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社会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 第18页 |
·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必要条件 | 第18-19页 |
·社会文明进步和和谐发展的标志 | 第19页 |
·对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完善和补充 | 第19-20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无障碍设计的研究进展 | 第21-35页 |
·无障碍设计起源及相关概念 | 第21页 |
·无障碍设计的起源 | 第21页 |
·无障碍设计的相关概念 | 第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案例分析 | 第21-26页 |
·国外无障碍环境研究概述 | 第21-22页 |
·国外城市无障碍建设概况 | 第22-24页 |
·国外无障碍案例解析 | 第24-26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相关案例分析 | 第26-32页 |
·国内无障碍环境研究概述 | 第26-28页 |
·国内无障碍建设概况 | 第28-31页 |
·国内无障碍相关案例 | 第31-32页 |
·国内无障碍设计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社会表现现象 | 第32-33页 |
·现实实践问题 | 第33-35页 |
3 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要素无障碍设计方法研究 | 第35-58页 |
·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35-37页 |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 第35页 |
·景观设计学——景观规划设计论 | 第35-36页 |
·人体工程学——人体尺度论 | 第36页 |
·环境心理学——不同环境中人的心理论 | 第36页 |
·环境行为学——人与环境关系论 | 第36页 |
·通用设计理论 | 第36-37页 |
·弱势群体在城市公园中的游憩需求 | 第37-38页 |
·残疾人的生理特征以及游憩需求 | 第37页 |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以及游憩需求 | 第37-38页 |
·儿童的生理特征以及游憩需求 | 第38页 |
·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 第38-41页 |
·可及性 | 第39页 |
·安全性 | 第39-40页 |
·适用性 | 第40页 |
·系统性 | 第40页 |
·开放性 | 第40页 |
·舒适艺术性 | 第40-41页 |
·城市公园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 | 第41-58页 |
·城市公园出入口无障碍设计 | 第41-43页 |
·城市公园园林建筑及构筑物无障碍设计 | 第43-48页 |
·城市公园道路交通无障碍设计 | 第48-53页 |
·城市公园公共设施无障碍设计 | 第53-55页 |
·城市公园绿化的无障碍设计 | 第55-58页 |
4 福州市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研究 | 第58-81页 |
·福州市概况 | 第58页 |
·福州市现状城市公园概况 | 第58-59页 |
·福州市城市公园无障碍建设现状调查概况 | 第59-67页 |
·福州市城市公园无障碍现状调查总体概况 | 第60-61页 |
·福州市城市公园无障碍设施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61-67页 |
·福州市城市公园无障碍建设现状案例详细分析 | 第67-78页 |
·出入口无障碍建设分析 | 第68-70页 |
·道路交通无障碍建设分析 | 第70-71页 |
·园林建筑及构筑物无障碍建设分析 | 第71-73页 |
·公共设施无障碍建设分析 | 第73-74页 |
·植物绿化景观无障碍建设分析 | 第74-75页 |
·温泉公园、金牛山公园无障碍问卷调查结果详细分析 | 第75-78页 |
·福州市城市公园无障碍优缺点分析 | 第78-79页 |
·福州市城市公园无障碍优点 | 第78-79页 |
·福州市城市公园无障碍缺点 | 第79页 |
·建议对策 | 第79-81页 |
·总体规划设计 | 第80页 |
·局部深化设计 | 第80-81页 |
5 结论、创新与讨论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页 |
·创新 | 第81-82页 |
·讨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