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特征的需求建模及模型转换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需求工程与领域分析方法 | 第11-19页 |
·需求工程 | 第11-15页 |
·软件需求的定义和分类 | 第11-12页 |
·需求工程的定义和基本活动 | 第12-14页 |
·需求文档的评价指标 | 第14-15页 |
·需求工程的主要困难 | 第15页 |
·领域分析方法 | 第15-18页 |
·领域分析活动 | 第15-17页 |
·领域共性和变化性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面向特征的需求建模方法 | 第19-39页 |
·面向特征的领域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特征的概念 | 第19页 |
·特征的三个抽象层次 | 第19-20页 |
·标识领域共性和变化性的方法 | 第20页 |
·组成关系和组合规则 | 第20-21页 |
·捕获能力特征的特征模型 | 第21-22页 |
·特征模型的改进 | 第22-30页 |
·特征的四个抽象层次 | 第22-23页 |
·标识领域共性和变化性的新方法 | 第23-25页 |
·组合规则的规范化描述 | 第25-27页 |
·添加质量特征描述方法的特征模型 | 第27-30页 |
·基于特征模型的需求建模 | 第30-38页 |
·需求建模流程 | 第30-31页 |
·需求建模实例 | 第31-37页 |
·需求建模的优缺点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特征图向 UML 图转换 | 第39-49页 |
·UML 建模的优势 | 第39-40页 |
·特征图向 UML 类图转换 | 第40-45页 |
·UML 类图 | 第40-43页 |
·转换规则 | 第43-44页 |
·转换实例 | 第44-45页 |
·特征图向 UML 用例图转换 | 第45-48页 |
·UML 用例图 | 第45-47页 |
·转换规则 | 第47-48页 |
·转换实例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需求建模及模型转换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59页 |
·总体框架设计 | 第49-50页 |
·技术选择 | 第50-52页 |
·Eclipse 插件 | 第50-51页 |
·图形化编辑框架 | 第51-52页 |
·需求建模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55页 |
·特征表格编辑器 | 第52-54页 |
·特征图编辑器 | 第54-55页 |
·模型转换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 第55-58页 |
·特征表格到特征图的转换框架设计 | 第55-56页 |
·特征图到类图和用例图的转换框架设计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总结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