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本文主要观点 | 第11-12页 |
第2章 从应然角度阐释未决羁押的概念、功能和基本原则. | 第12-20页 |
·未决羁押的概念 | 第12页 |
·未决羁押的功能 | 第12-14页 |
·诉讼保障功能 | 第12-13页 |
·从特殊预防的角度看未决羁押有预防犯罪功能 | 第13页 |
·预先惩罚和便利侦查功能应予限制 | 第13-14页 |
·未决羁押的基本原则 | 第14-20页 |
·羁押独立性原则 | 第14-16页 |
·法治原则 | 第16-17页 |
·比例原则 | 第17-18页 |
·司法原则 | 第18-19页 |
·救济原则 | 第19页 |
·羁押例外性原则 | 第19-20页 |
第3章 我国未决羁押检察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 第20-28页 |
·对我国未决羁押检察控制体制的介绍 | 第20-22页 |
·通过审查批捕方式对拘留和逮捕的适用情况进行监督 | 第20页 |
·对有关侦查机关的案件错误撤销行为进行监督 | 第20-21页 |
·通过纠正强制措施的不当变更进行监督 | 第21页 |
·通过审查起诉方式对未决羁押的适用情况进行监督 | 第21页 |
·通过驻所检察方式对未决羁押进行控制 | 第21-22页 |
·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未决羁押适用的普遍化 | 第22页 |
·羁押期限不确定且任意延长 | 第22-23页 |
·羁押场所不中立 | 第23页 |
·超期羁押以及其他非法羁押现象严重 | 第23-24页 |
·羁押措施运用的非比例化 | 第24页 |
·从制度层面剖析我国未决羁押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理念层面缺乏重视 | 第24-25页 |
·立法设计不合理 | 第25页 |
·相应配套制度不完善 | 第25-27页 |
·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间的关系在制度设计上不尽人意 | 第27-28页 |
第4章 我国未决羁押实行检察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 第28-34页 |
·单纯引进国外对未决羁押的司法控制机制不符合我国实际 | 第28-30页 |
·宪法体制的约束 | 第28-29页 |
·司法独立的制约 | 第29-30页 |
·法院精力有限 | 第30页 |
·改革难度大 | 第30页 |
·我国未决羁押实行检察控制具有合理性 | 第30-34页 |
·检察机关对未决羁押进行监督有宪法和法律依据 | 第30-31页 |
·西方国家亦有实行检察监督的先例 | 第31页 |
·检察控制体制发挥了一定作用 | 第31-32页 |
·完善司法救济程序可以解决检察控制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未决羁押检察控制的措施. | 第34-42页 |
·从意识层面上说 | 第34-36页 |
·加快舆论监督建设并引进人民巡视员制度 | 第34-35页 |
·内部工作人员应提升责任意识 | 第35-36页 |
·从立法方面完善我国现行的检察监督体制 | 第36-37页 |
·完善拘留逮捕方面的立法 | 第36页 |
·对羁押场所进行专门立法 | 第36-37页 |
·完善配套制度 | 第37-39页 |
·完善驻所检察制度 | 第37-38页 |
·构建未决羁押定期复查制度 | 第38-39页 |
·完善未决羁押的替代措施 | 第39页 |
·完善救济机制 | 第39-42页 |
·保障被羁押人的申诉、控告权 | 第40页 |
·严格规范羁押期限 | 第40页 |
·完善赔偿措施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页 |